立秋节气课程表
(上课地点:通安镇树山村)
课程1、梨园采摘翠冠梨
2、比赛吃西瓜、梨
3、称人、贴秋膘
课堂特约嘉宾徐建华:通安镇党群办负责人,曾任通安中心小学校长
朱老师笔记
摆满一桌的西瓜、红烧肉、土鸡汤,全是家常水果和菜肴,可是与啃秋、贴秋膘等习俗结合起来,吃起来就带了特殊的意味。尊重并传承这些节气“老规矩”,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古人“藏”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智慧。
今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民间对这个节气十分重视,有很多的讲究。本期“二十四节气自然学校”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盛产翠冠梨的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在这个景色优美的小山村里,我们开启了一个“吃货”模式的立秋节气课堂,啃西瓜、尝翠冠梨,还有一桌子美味的农家菜肴。别看全都与吃有关,其实这些正是立秋节气的传统习俗,啃秋、称人、贴秋膘。
一个个立秋节气的“老规矩”,把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囊括其中,让孩子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重新认识节气和万物生长的秩序,体会了节气的神奇及古人的智慧。
梨园里来一场精彩的采摘赛
迎接硕果累累的季节
上午9点,在树山村的戈家坞,来自“二十四节气自然学校”的10组亲子家庭已经集结完毕。曾任通安中心小学校长的徐建华老师,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节气课。“立秋,意味着秋天要来了,苏州人在这个节气有三大习俗,啃秋、称人、贴秋膘。”徐建华老师绘声绘色的授课,让孩子了解到立秋为什么要啃秋、称人的典故以及贴秋膘的传统。同时,徐老师还告诉大家,本期课堂的地点通安镇树山村,坐落于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盛产翠冠梨,眼下正是翠冠梨成熟丰收的季节。
说到脆嫩多汁的翠冠梨,有的孩子忍不住要流口水。不过,要想吃梨,可得出力,先来一场摘梨比赛。走在梨园间的小路上,放眼望去,大片的翠冠梨园中,满树都是沉甸甸的翠冠梨。这样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也让孩子们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硕果累累的秋天。
摘梨比赛设在树山唐家坞农户金雪艳家的梨园里。这片梨园有着200多棵梨树。走过一汪碧水的池塘,弯腰穿过被枣子压弯的树枝,穿过满是黄花的丝瓜架。顺手在田间小路上摘一朵野花,或是一棵狗尾巴草,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梨园里。“一户家庭可以采摘三只翠冠梨,挑选最大的称重,大者将赢得比赛。”比赛规格一公布,家长和孩子们立即闯进梨园,寻找目标。“看,那边有一只大梨”、“树梢上有一只大的,可是我够不着呀”……顿时,欢声笑语在梨园里洋溢开来。比赛规则看似简单,但是在选择和放弃之间,却是大有学问。有的孩子迟迟不敢下手采摘,就怕自己错过了最大的梨;也有孩子抢先下手,先把战利品收入囊中。
采摘结束,开始称重,高予忻小朋友一拿出他采摘的翠冠梨,立即引得了惊叹:“哇,这只梨好大呀,看来胜负已分了。”最终一称,9.6两,远远超过了第二名的6.6两。高予忻的妈妈说,这只梨其实就在梨园进口的一棵树上,很多人急着去梨园里找目标,却忽视了身边的梨树。对此,家长们大呼意外,“我们都认为大梨藏在园子最里面,没想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张大嘴巴几口吃完一块大西瓜
体验传统的啃秋习俗
老苏州人在吃上最讲究时令,啃秋习俗有一个说法,由于立秋后天气转凉,就不能像夏天一样任性地吃西瓜了,因此立秋啃秋是与西瓜告别。这种说法,虽然并不一定准确,但这是古人饮食顺应大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
为了体验啃秋习俗,当天的课堂上进行了一场吃西瓜比赛。当两个大西瓜被捧上来,孩子们都兴奋极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我可是吃西瓜大“王,谁都比不过我。”8岁的赵欣然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似乎谁都不是他的对手。比赛开始的哨声一响,他立刻把头埋进了一块大西瓜中,拼命地啃起来,看上去速度确实挺快。可惜,才吃了一半,速度就慢了下来,“西瓜实在太大了,我吃不下了。”而在另一头,8岁的女孩刘语辰反倒脱颖而出,别看她是个女孩,吃起西瓜来,速度一点不输给男孩子。最终,她以1分56秒的成绩取得了比赛的第二名,第一名则由12岁的男孩杨旸获得。
获胜者固然值得恭喜,落后却能坚持不懈的孩子更是赢得了家长们的点赞。10岁的女孩潘雅晴,一边吃西瓜一边吐籽,速度比别的孩子慢了许多,但是即使别人都比完了,她仍要坚持把自己的比赛完成。立秋之后就不能吃西瓜了,今“天我一定要把这块西瓜吃完,老师说要坚持不懈。”潘雅晴的一番话,让家长们为她鼓掌加油。
除了西瓜,大家还品尝了自己亲手采摘的翠冠梨。一只翠冠梨削去外皮后,露出雪白的梨肉。徐老师告诉大家,正因为梨肉白如雪,翠冠梨又称“六月雪”。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汁水也不断往下滴,孩子们吃得特别欢。“我平时不爱吃梨,可是这个梨太好吃了,又甜又多汁,我要多吃几口。”8岁的郜梓瑜不但自己吃,还不忘把削好的梨往爸爸嘴里塞,他说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分享。
称人后品一桌丰盛的农家宴
开启吃货模式的节气
立秋还有一个传统民俗是称人。在过去,民间流行在立秋这一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称重进行对比,以此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习俗“贴秋膘”。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老法头”的称人,我们从农家借来了大杆秤,以采梨的竹篮为框,杨旸爸爸和刘语辰爸爸两人用扁担“悬秤”,开始一一给孩子进行称重。路过的村民感到好奇,纷纷上来询问,而家长笑着答道,卖小猪喽!”“
孩子中有好几人曾在立夏这一天称过重量。赵欣然小朋友的妈妈说,立夏这一天,小欣然也遵照传统的民俗,进行了称人,当时的重量为86斤。高予忻小朋友也在立夏称过重量,当时为46斤。经过一番称重,赵欣然体重96.5斤,而高予忻则为52斤。看来,孩子们的这个夏天过得都很幸福,没有所谓的“苦夏”一说。家长开玩笑说,看来,孩子们不用贴秋膘,而是要减肥。”“
话虽如此,孩子们又是采摘又是玩耍,一个上午的消耗也不少,需要品尝一顿丰盛的午餐来“贴膘”。此次的“贴秋膘”宴设在唐家坞农庄,“农家土鸡汤”、“稻草捆肉”、排条等大菜是“贴秋膘”的重头菜肴。孩子们对肉似乎并不是太感兴趣,但是梨园里养殖的生态土鸡,熬制而成的土鸡汤却让他们很是青睐,左一碗右一碗。一扎用翠冠梨制作的雪梨汁,也同样挑起孩子们的味蕾。丝瓜毛豆、空心菜等农家田间地头的新鲜蔬菜,吸引着孩子频频伸出筷子。
课堂感言
杨淑荇小朋友:立秋将至,但天气还是很热,太阳火辣辣的。老师说,立秋后还有秋老虎。这么热的天,我品尝到了自己亲手采摘下来的翠冠梨,真是太好吃了,又甜又多汁,感觉比喝冰镇雪碧还爽。我采的梨虽然不是最大的,但一定是最甜的!
赵欣然小朋友:大西瓜,圆又圆,绿皮裹着红肉肉,娃娃大口啃个秋,阿呜阿呜吃掉它,肚肚变成大皮球,开开心心迎个秋。
朱以歆小朋友: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最喜欢称体重这个环节,称重用的大秤砣真的好大呀。称下来我的体重是50斤,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比较轻,我以后可要多吃点,变得再胖点……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再来称称有多少斤了!
郜梓瑜小朋友:今天我学到了立秋节气的习俗:啃秋,称重,贴秋膘。称重最好玩,我还是第一次用这种方法称重呢!那把巨大的称好厉害,居然可以称起一百多斤的大个子!我在篮子里的时候觉得既好玩又刺激!
潘雅晴小朋友:我见到了大片大片的梨树,到梨树园里亲自采摘,看到一个个翠冠梨都在等着我,高兴得不要不要的。虽然快立秋了,我还是热得很,期盼凉风快点来。
刘语辰小朋友:今天,一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立秋的风俗,吃西瓜、称体重、吃红烧肉。特别是称重的时候,是把我们放在篮子里称的,太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