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中扬
乡贤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社会中,乡贤文化集中体现了乡村的人文精神,在宗族自治、民风淳化、伦理维系及激发乡土情感、维系集体认同感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名人风物的人文胜地,自吴王寿梦建城至今,相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基底孕育出无数英才,乡贤文化源远流长,滋养了一方水土。
近年来,相城积极鼓励各板块整理村史、村志及其他文史资料,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同时,通过评选表彰优秀党员、相城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挖掘在基层中凸显的好人、贤人以及退休后返乡或回乡居住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等现代乡贤,将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把农村群众的价值准则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上来。到目前为止,相城共设立“相贤志愿工作室”103个,每个相贤志愿工作室由各村(社区)聘请3至5名品行优、威望高、口碑好的优秀乡贤人员作为志愿者,教化乡民,维系乡情,温暖乡土。据不完全统计,相城“相贤志愿工作室”成立半年以来,共收集建议意见350条,成功调解了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112起,带动志愿者活动464次,开展十余次普法讲课。
对于传承、发扬乡贤文化的重要性,乡村精英、政府、学界目前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在很多地方形成了三方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相城如何进一步发挥乡贤群体基层工作“润滑剂”、党群关系“粘合剂”、工作助推“兴奋剂”的积极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鼓励现代乡贤积极参与当代乡村建设。乡贤一般具备对老百姓“说得上话”的水平,在老百姓中有“办得了事”的威望,百姓一般对他们的话“听得见劝”。随着社会的转型,乡贤主体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乡绅阶层退出了历史舞台,企业家、学者、地方文教工作者、退休官员形成了现代乡贤群体。要充分利用他们在百姓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和能力,通过乡贤“看得见”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引领群众遵道守义,教化百姓遵守文明。
成立各种乡贤组织,凝聚群体的力量。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应高度重视“乡贤治理”,通过成立乡贤理事会,设立乡贤公益基金等做法,促进乡贤文化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乡贤理事会是村民委员会的补充,是以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开展互帮互助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服务型、互助性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通过乡贤理事会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建设,推动乡贤工作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避免形式主义和一阵风。
要创新乡贤工作方式手段。在当下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的过程中,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充分发挥乡贤柔性工作特质,要与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相结合,设置由乡贤带领的主题活动,突出活动引领,使乡贤工作契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呼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乡贤引领、政府管理和村民自治和谐共生。
(作者系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