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财务自由”这个词,我像是很多人都心生向往的,我们普通的多数人,谁不想财务自由享受人生呢?笔者偶然间读到李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一书中,其中有部分内容是李笑来老师阐述自己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历程和感想。我想你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也会有所启发。
首先李笑来先生说到了自己首先是被高中物流梳理的“逃逸速度”所吸引,之前只是用自己独门秘籍,先把每一章的概念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听课看书,已然就比同批的同学快了一大截,而这次他忍不住要搞明白整个计算过程,在这次的“高速学习”中,他恍然间觉得自己的“保护书籍”的方法论,其实一直以来就使得自己的学习速度超越了“第一宇宙速度”,而这一次的高密度学习过程,让他感受到了“逃逸速度”。
李笑来在书中说道,自己很早就想办法赚钱,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赚的了两万多块钱。那时候的他就跟朋友说,“赚钱一定要快,不是因为我们贪,是因为我们懂道理,物理书上说的,想要摆脱地心引力飞出去,得超过第二宇宙速度。我赚钱的速度一直很快,帮华正批发市场招商,让我第一次赚到了“万元”以上级别的钱,还是在前后十天之内。后来做过很多事情,也都很多也都很快……”。
当然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一帆风顺,李笑来在他为大多数所熟知之前遇到过很多事,比如在1995年的时候,她跟几个朋友一起做的服装批发赚来的钱“消失了”;1997年前后他已赚得百万级别的现金,但是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他的父亲病倒了;1999年父亲病倒后,他卖掉了在沈阳三好街的柜台、档口和公司,回老家。在那三年里,他在延吉开过电脑公司,办过网吧,反正就是想办法赚钱,但在1999年底,他再次负债。
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一切,李笑来说,在新东方的七年,是他安心休整的七年,新东方虽然课酬很高(相对于整个培训行业),但对他来说是不够的,于是李笑来开始琢磨不受“重力加速度”限制的事情——写书。如果不是在新东方那样的环境里,他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差不多从2002年开始,李笑来算是在网上完全公开工作。
对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李笑来这样说过:“形象点地讲,赚钱慢是一种罪,原罪。因为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相对来看太狠了,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你赚钱少,你赚钱慢,你就永远“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有一年崔健发了首歌,最后一句歌词是“我飞不起来了”,听到那句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
到了今天,李笑来跟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聊天,依然会告诉他们:赚钱一定要快,要快到超越“第二宇宙速度”,不然你飞不出去。随后他也说:“当然,很多的人根本飞不起来……因为他们好像认为赚钱是很low的事情,他们不好意思赚钱,他们也不敢赚钱,甚至公开鄙视那些拼命赚钱或者赚到很多钱的人。与他们沟通过之后会发现,这些人好像根本就不知道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存在,他们误以为自己活在真空里,他们觉得自己虽然也想飞,但飞不起来才是正常的结果……可奇怪的是,他们也一样想赚钱,一样想赚很多钱,一样想很快地赚很多钱,但就是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告诉别人,直接或间接的结果就是进入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要知道我们的大脑是不会对自己撒谎的,你要一定对它撒谎,它的策略就是相信那个谎言,直到那个谎言变成事实。”
他说绝大多数人不喜欢用朴素的陈述。可一切不足够朴素的陈述都有诱导“自欺欺人”的倾向。比如,商业计划,这个简单的概念,它究竟是什么呢?最朴素的描述是这样的:你的商业计划就是你的赚钱计划。
改变世界、情怀、颠覆……等等这些陈述都是不足够朴素的。你可以去改变世界,以商业或者非商业的方式,你可以拥有情怀或者去颠覆点什么,但不一定非要用商业的方式。既然是商业,就必须赚钱,做企业不赚钱是弱智和缺德的。赚钱也可以改变世界,赚钱也可以有情怀,赚钱也可以颠覆——但既然是商业,为什么不朴素地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呢?
既然商业计划就是赚钱计划,这样朴素的描述,使得衡量商业计划的标准特别简单:你可能赚到多少钱?你最快多久可能赚到那么多钱?注意措辞:是“可能”,不是必然,不是必须。另外,快不是一个单独的变量,数量和速度放在一起才有意义。
李笑来就是靠着这一套经济方法获得了现在的成就。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