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亮谈起锡剧兴致勃勃。 □孙浩 摄
□苏报记者 孙浩
《珍珠塔》是锡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该剧讲述了一个关于“嫌贫爱富”的故事。前天,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团长周东亮携手三位锡剧演员来到苏州保利大剧院,参加戏迷见面会。本报记者对周东亮进行了专访。
父亲不太支持他唱戏
他就偷偷参加剧团招生考试
出生在江阴云亭镇的周东亮,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锡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时不时哼唱一些锡剧片段。因为看到父亲走到哪里都被戏迷们围着,周东亮打小就觉得做明星蛮风光的。
可是那个时候,父亲觉得唱戏太苦,不太支持他唱戏,于是他便瞒着父亲,偷偷跑到省里,参加剧团的招生考试。
周东亮告诉记者,“头顶光环的背后要付出很多努力,一个是苦,一个是累,人不可能每次都拿出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但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就必须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人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但是公众人物到了一定的场合,说话都要注意。”
作为当代锡剧界的领军人物,周东亮获了很多奖。当谈到自己最难忘的奖项时,周东亮不假思索地说是梅花奖,“我获得梅花奖是因为《珍珠塔》,我的成名作也是《珍珠塔》,所以《珍珠塔》算是我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质变。当初排这出戏的时候,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流了好多汗,吃了好多苦。我记得我在广州、柳州演出完后,在化妆间流眼泪,因为感觉到自己成功了。”
加强锡剧院团间合作
市场才能更广,才会涌现更多人才
见面会上,记者看到整个会场被粉丝们坐满了。周东亮说,像当天这样的场景还是很多的,他在常州、江阴等地的演出都会举办见面会,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可以为演出造势,
另一方面可以让观众与演员近距离交流,增进感情,还可以讲一些锡剧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为锡剧演员的一些体会。像《珍珠塔》这出戏,在锡剧、越剧、淮剧中都有,那么锡剧的《珍珠塔》与淮剧有什么不同呢?周东亮说,锡剧用的江南吴方言,曲调相对要典雅不少,这是锡剧的特色,观众看锡剧,最重要的是听唱腔。
这些年,为了开拓极具家乡特色的锡剧市场,储备更多的人才,周东亮做了很多事。传统戏曲院团如今在发展上都有点举步维艰,而且一般都是自家院团排戏和演出。但作为锡剧界领军人物,他注重加强全省各锡剧院团的合作,思路很开阔。他认为,一家院团强大,不如大家都强大,这样锡剧的市场才能更广,锡剧人也才能都有饭吃。这些年,省锡剧团与江南各锡剧团抱团发展成果显著。他表示,在这样的合作中,同行们在唱腔和技巧上也能相互提高,把锡剧人才队伍建设得更强。
在苏南开了几十个兴趣班
团里退休的老师亲自授课
在谈到年轻一代传承锡剧文化这一问题时,周东亮说,他们在苏南开设了几十个兴趣班,都是团里退休的老师在授课,锡剧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自己家的小朋友在学锡剧,那么家长都会跟着去了解锡剧,从而产生兴趣。他们会给这些小朋友上舞台表演的机会,将来除了去做专职的演员,更多的是为了让小朋友从小接触非物质文化,让他们了解江苏最大的剧种锡剧是怎么一回事,无论他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从儿童时代建立起来的对锡剧的情感不会变。
除了收徒传承锡剧,周东亮及其团队还在做普及锡剧文化的工作,也会去专业的戏校授课。
锡剧的发源地在无锡,苏州有昆曲和评弹,“带着锡剧来苏州演出,是否担心过在苏州的市场反响?”周东亮表示,这个倒不必担心,因为苏州的锡剧爱好者非常多,不光是苏州老城区,周边的相城区、吴中区等都是有锡剧“根据地”的,以前吴江还有锡剧团呢。
人物档案
周东亮:江苏省锡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锡剧学科带头人。
代表作:《白蛇前传》《玲珑女》《中秋恨》《玉蜻蜓》《珍珠塔》《七月雨》《风流状元》《寻儿记》《双玉蝉》《双珠凤》《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