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90后博导,舆论莫“失焦”
舆论与其浓墨重彩盯着“美女”这样的词眼,议论是否背后存在猫腻之类,真不如关心一下:这样的选才用才,浙江大学做到了,还有多少学校能做到?
有人毕业就失业,有人毕业成博导。这几天,90后浙江大学美女教授杨树在网上走红了!很多90后称“扎心”,甚至哭着喊着要写一篇《论导师比自己还小是一种什么感受》。
杨树教授出生于1990年,这么年轻的美女,就成了博导,舆论场难免一番喧哗。有人好奇,有人质疑。好在,从浙江大学官方微信的推文中,可以窥见杨树众多荣誉加身,如此年纪轻轻就成为博导,一定有她的道理。
中国文化推崇上下有序,可能在以往按资排辈的年代,杨树即便出类拔萃,也不大可能一跃成为博导,所以,90后美女成博导更大的看点应该是高校不拘一格用人才。我们的舆论与其浓墨重彩盯着“美女”这样的词眼,议论是否背后存在猫腻之类,真不如关心一下:这样的选才用才,浙江大学做到了,还有多少学校能做到?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一直看重唯才是举,并不在意年龄门槛。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周瑜七岁调令兵。前不久,电影《建军大业》在苏城热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带兵打仗的将领都很年轻,林彪、粟裕都只有20岁出头。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授衔时,最年轻上将肖华39岁,最年轻少将吴忠33岁,这是对他们战争年代功绩的认定,而绝不会牵绊于年龄的大小。他们的过人之处,正是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如何最大程度地激活人才的活力,把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变成一种常态,需要选人用人机制的深层改革。“90后”博导释出了新时期选才制度的张力和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类似“90后”博导这样的特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阿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