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黑臭河道治理工作打分的,除了监测数据外,还有就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口碑。
夏天,沿河的居民不敢开窗,因为窗外的河道水体看上去是黑的,闻起来是臭的。
想想看,这样的局面如果不能被扭转和改变,那么即使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高楼大厦也更多了,马路也更宽了,能够说就是实现了高水平小康社会吗?显然不能。啥叫底线思维,水体黑臭,就是一条底线。应当说,苏州的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中,黑臭河道治理是一道必须跨过去的坎。
黑臭河道情况究竟有多严重,曾经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很少有人愿意提及。但是,盖子被捂着,黑臭河道并不会自然好转、消失,该面对的还是必须面对。2016年,苏州启动城镇黑臭水体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我市城镇建成区的黑臭水体。
今年初,“263”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对举报、曝光、检查发现的问题河道经核实确认的全部纳入整治水体清单,实施动态管理,目前全市已排出280条城镇黑臭水体。
24日召开的全市城镇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督查情况,特别是指出了整治路径还不够科学、污染源排查还不够全面、任务推进还不够平衡、治管措施还不够到位、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等等急需改进的问题。其实,黑臭河道治理,真的不是简单的“砸钱”的问题,而是一项技术活。治标不治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反反复复,没完没了。
就技术路径来看,让河水不再黑臭还只是第一步,消除黑臭之后的水体,解决的还只是感官问题,距离“水清”还差得很远。因为水体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只有从根本上修复河道的生态功能,让河道生态了、“活过来”了,如今的“河长制”才能实现“河长(cháng)治”。
毋庸置疑,黑臭河道治理具有复杂性、反复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必须把因河施策、一河一策落实抓细。具体的辨别标准是,要看黑臭河道开列出来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工作清单实不实、细不细。而最后给黑臭河道治理工作打分的,除了监测数据外,还有就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口碑。
□王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