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写在绸都大地上
□苏报驻吴江首席记者 黄亮苏报通讯员顾玲玲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转型阵痛后,绸都盛泽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今年上半年,盛泽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1.5%,创历史新高;工业技改投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历年来最多。“根本来不及做!”这句话贴切表现出盛泽企业家眼下幸福的烦恼。
但是,盛泽人也清楚,“纺织业离不开织造、印染,行情越好,环境压力就越大。”在奋力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中,依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交出靓丽答卷的盛泽,其民生答卷,同样厚重温暖。
关键词产业升级
向针织经编领域拓展,确保纺织行业龙头地位
今年8月11日,东方丝绸市场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消息:“继宁波、上海、福建之后,‘盛泽面料万里行’将于21-24日走进青岛,小伙伴速约起来。”
消息发出半小时,10个名额被争抢一空。“走出去,不仅接到了实实在在的单子,在与众多知名服装企业对接过程中,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厘清了思路。”
不仅限于国内,盛泽企业赴国外参展的热情也尤为高涨。去年,组团去了意大利和德国;今年,又结伴到了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接下来,又将联手出击东盟采购节。
企业家精气神十足,铆足干劲往前冲,地方党委政府也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以来,盛泽先后启动建设了中纺联面料产业研究院和东华大学纺织产业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同时,助推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硕士、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创新驱动,加快从传统向高新迈进。今年上半年,盛泽共申报52家,其中首次申报45家,在吴江四大经济片区中排名第一。
政企倾情合作,协同发力,使得盛泽今年上半年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7.5%,出口增长1.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有一半位列吴江区经济竞赛第一名。
“纺织业不是夕阳产业、落后产业,它是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转型,不是为了削弱纺织业,而是要通过创新驱动和提档升级,做优产品,做强主业。”在吴江区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范建龙看来,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压缩传统喷水织机规模,将产能拓展到新的领域——针织和经编。
据悉,国际上的织布方式,分为梭织和针织两种。盛泽纺织业主要是梭织,依靠喷水和喷气织机。而针织经编则依靠大圆机和横机,优点是没有污染。同时,盛泽发展针织经编,也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一是化纤产量大,龙头企业恒力、盛虹等是强力后盾;二是产业链完善,相关产品生产成本、交易更便捷。
消息一出,在当地企业家中产生积极反响,纷纷献计献策、全力参与。盛泽镇顺势出台了购买设备财政贴息、招商引资重点倾斜等相应扶持政策,还将成立针织商会,推动该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确保盛泽纺织业的龙头地位。
“盛泽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就在纺织循环经济区和新城区。其中,纺织循环经济区包括印染循环经济区和新型工业区。”范建龙说,随着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高新产业加快发展,两者将合力推动盛泽经济规模质量双提升。
关键词保护环境
“组合拳”标本兼治,环保优先是一切发展前提
无论是从梭织到针织经编,还是纺织循环经济区的建设,不光是为了产业提升,更是为了保护环境,永续发展。
纺织业和环保密切相关。盛泽这两年花了大力气,环境明显改善,但离百姓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尤其在此前的大走访中,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水、气的污染问题,更让盛泽痛下决心,“必须根本性解决环境问题。”
为此,该镇对主要河道水质实行在线监测,一旦出现预警,立即关停相应企业;与平望、桃源开展区域联动,快速应对环境容量超标问题。“这样的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没有触及根源。”盛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伟峰说,环保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把喷水织机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把所有印染企业、喷水织机100%接管,开展中水回用。
目标明确,“组合拳”随即打出。
今年以来,盛泽结合“三水同治”“263”行动计划,全面取缔无证无照喷水织机,力争3年内,将喷水织机规模压缩30%,控制在10万台以内,减少排污总量;对有证照的喷水织机提档升级,明确“以旧换新”的机器单价必须超20万元,提高排污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投资2000万元,请专业机构帮助修复水生态;投资近3000万元,完善大气监测系统;以“三优三保”为抓手,清退高污染、高能耗、低效能的“两高一低”企业,“腾笼换凤”优化产业结构……生活污染的“篱笆”也越扎越紧。
盛泽现有户籍人口13.7万,外来人口33.5万,再加上流动人口,总人口约50万,生活污水量巨大。而且,老镇区以老旧小区居多,这些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子,基础条件差,改造难度大,生活污水接管很难一下子解决。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镇按照“收回一批、解决一批”的总体思路,对老镇区老旧小区居民实施异地就近安置,通过建立新社区,腾退老小区,逐步并彻底解决老镇区居民生活污水问题。同时,在治安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拆除东方丝绸市场商户的防盗窗,整顿立面环境,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对已近“30岁”的老旧盛泽商城,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旧貌换新颜,为城市增添新亮点。
“环境就是民生,水清就是美丽,天蓝也是幸福。”范建龙说,环保,将成为盛泽未来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全域旅游
串联并放大各类资源,展现中国丝绸第一镇魅力
盛泽,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这里的丝绸已有3000余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织机近万台,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
如今,鳞次栉比的绸庄店面见证着花园街历史街区的古往今来;始建于1840年、被当地人用来供奉蚕花娘娘嫘祖的先蚕祠,香火越加旺盛;还有建于1986年的我国第一家专营丝织品市场——东方丝绸市场,年销售额已突破1100亿元。
“除了工业经济,盛泽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弘扬丝绸文化,高起点推进丝绸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范建龙看来,集丝绸古镇、纺织名城、面料之都于一身的盛泽,不缺优质旅游资源,缺的只是如何串联并放大这些资源的方式。
例如,已成功举办17届的丝绸文化节,已成为盛泽人的丝绸文化盛宴,但“缺憾”也很明显,活动参与度和影响力并没有突破地域边界,离“走出去、引进来”最终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盛泽东方城、宋锦文化园的工业旅游已具备良好基础,但势单力薄,未能与其他旅游载体形成有效补充。
为此,盛泽将以今年10月16日举行的第四届江苏(盛泽)纺博会为契机,把一年一度的丝绸文化节叠加于这个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平台之上,并注入旅游元素,打造丝绸文化旅游节。同时,恢复圆明寺、丝绸老街等丝绸文化遗迹,加快推进占地约3000亩的圆明小镇建设。
通过把老街的庄面、先蚕祠、圆明小镇和东纺城、宋锦文化园、丝博园等串联起来,再结合乡村苏式风貌、农业生态观光等资源,打造具有盛泽特色的全域旅游,真正展现中国丝绸第一镇的魅力。未来,随着苏州S6轻轨通达盛泽,盛泽的旅游效应将更加显现。
“来盛泽之前,猜想这里的环境会非常糟糕。没想到来了之后,蓝天白云、绿水清波,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前不久,来盛泽考察投资环境的广东客商,对这里的环境大加赞赏,决定把智能家居项目落户盛泽。同时,镇上各外地商会的企业家,也打算定居盛泽,并全力配合全镇的“263”行动计划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自己,更为了子孙后代。”
“随着原有的问题逐步解决,盛泽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并不断朝着做精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目标迈进。”范建龙说,盛泽民营经济具有先发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劣势。希望通过这一轮发展,在有限空间资源内,推动盛泽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综合竞争力更优,群众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