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黑臭河道“众筹”各路高见高招
12
死循环 □俞磊 作
生态是最大的民生。黑臭河道是老百姓身边的污染,环境治理也是我们必须拿下的攻坚战、啃下的硬骨头。
今年以来,苏州黑臭水体治理进展如何、效果怎样?近期,政府督查、现场推进动作频频。截至目前,列入今年整治范围的40条市级黑臭水体全部开工建设,将于9月份基本完成主体工程,11月份将进行项目验收。
上周五,苏报旗下的微信公众号“苏州圆桌”及时跟进,推送了《不放“鸽子”!苏州狠治黑臭河道,但小心河里有“坑”》一文。推文引起了市水利局、市“263”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跟帖留言,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摘录其中一部分,以此“众筹”各路高见高招,群策群力,一起问诊共治苏州黑臭水体,修复美丽的水乡河道——
治水,
苏州一直在努力
@王伟民:苏州治理黑臭河道在制度设计上有个“河长制”,但河长制能不能带來“河长(cháng)治”而不是“河常治”,陷入一种反复治、一直治,却总是治不好的怪圈呢?关键在于,黑臭河道是一项技术活,钱说了不算,只有生态说了才算。
@钱广瑞:治污与生态并重,治污是目的,生态是核心,两者有机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要用生态的方式
来治理生态
@我爱狗狗:治理黑臭河道,如果运动式地追求短平快,只求短期水看上去干净,而不是真正地治污,消除水体污染,最后纳税人的钱都会打水漂的。污染只有两个方法解决:少产生和消除已经产生的,如果工艺或措施不是针对这本质的两点,有啥用。就像捞蓝藻,挖淤泥,用水冲,加药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文章,只能作为应急处置,根本就谈不上治理。
@四海为家:最近我们正在进行黑臭河道项目的现场调研,给我们的总体感觉就是脏乱,河道两侧的管网系统毫无章法乱作一团。当地居民经常和我们说起管网的事情,做了几次换了几个施工队伍,做出来的管网乱作一团,根本没起到作用还经常堵塞。这对接下来河道治理的工作造成很多困难,我觉得除非有非常智慧的方案,否则无法真正恢复美丽的水乡河道。
@冯桐不二:黑臭河道治理确实需要一河一策,要经过对河道排口的仔细排查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同时也要考虑将来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要能够做到既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问题,并且考虑到未来可能的问题,实现长期的稳定的治理效果。
@杜建强:十年前,德华做人工湿地时,在苏州一片反对声音,很多人直接说人工湿地是失败的无用的!今天,全中国都说人工湿地是个治污的宝贝,还都说自己会做的,简单的,不难的!但是德华今天要说,人工湿地是高科技产品,不是简单的东西,做了三十年的德国人工湿地专家也是这么说,初进的人都认为简单,做了十年乃至二十年发现越来越不简单,是个跨界的新科技!
@方世南:欧洲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比较成功,特别是德国在黑臭河道治理中运用了人工湿地技术,此技术值得我们苏州借鉴,在我们苏州当地就有家公司,引进德国人工湿地技术,在苏州有20多个成功案例,除了处理污水的功能外,还构建了一个个生态公园,当地村民很是喜欢。希望政府能在河道治理方面多采用这样的技术,多做一些老百姓喜欢的,实实在在的项目。
@挥手:黑臭河道的治理,除了截污,最主要的是提高底泥的自净能力!把单纯的清淤变成科学清淤底泥改善。新型微生物水质净化技术采用的菌种在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对于底泥中堆积的氨氮、硫化物、硝酸亚硝酸盐有效分解。可以有效代替机械清淤,湿地种草,换水等传统方法。
@CF:治理河道必须运用整体论,格局要大,而不是单靠某个技术。另外建议领导人可以去苏州田间地头走走,有没有已经在苏州落地的,也是民众最推崇的治水良方,必能有所收获。相信掌握了方法就能融会贯通的,能做通一个点的必然能做通一大片。
@王轩Walt:黑臭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地通过加药、曝气、清淤等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来解决,河道本身是自然生态系统,应以生态措施解决生态问题,不能把自然的河道变成污水处理厂。
最担心的就是
边治理边污染
@Ti Na:在我家乡东山那边,就有这样一条黑臭河道,它是流入太湖的,另一端原本是山上的溪流,但是后来因为发展变成了断头浜,之后就一直很丑很脏,还长了很多蓝藻。我们那边的旅游公司一年会用清水冲刷一次,刚冲完效果很好很干净,但是过了两天就又臭了起来。而且除了居民的生活垃圾,还有周围给果树打的农药也会进入河道,我们也担心会对太湖造成污染。感觉河道治理好了,如果周边的居民意识跟不上来,还是会继续造成污染。
@Edward Zou:之前住学士街养育巷附近,很多平房的淋浴都是直排河道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沐子:请关注一下浒关开发区的大白荡公园的水质,周边居民多次投诉,但效果甚微,虽有改善,但整体水质真不好,毕竟周边的居民是以此为唯一的休闲场所。
□金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