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大:做好学生“引路人”
□苏报通讯员徐燕华苏报记者木淼
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度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50多项;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成江苏省首个污水资源化利用方向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苏州科技大学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高端人才为引领、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合理完善的人才工作管理体系,全力打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人才工作是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苏州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庆奎告诉记者。
规划引领量质并重形成高端人才辐射效应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全线工程项目是苏州市交通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该项目运用了改性沥青质量控制的最新技术。据了解,该技术正是由苏州科技大学道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特聘教授沈菊男团队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015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长明教授加盟苏州科技大学,短短一年多,团队申报的“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获江苏省发改委立项建设,“生物芯片医疗诊断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获得省市共建的重大资助。
如今,苏科大已经聚集了沈菊男、李长明等一批高端人才,并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辐射效应。今年5月,沈菊男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代震所撰写的论文在石油石化行业唯一入选的EI核心期刊《石油学报(石油加工)》上发表。“我十分荣幸能加入沈教授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除了带我们做实验积累实战经验,还会鼓励我们积极撰写和发表高水平论文。”代震说。
近年来,该校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的规模与质量,加快引进海内外高端学术、管理人才,适当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智力。目前,在苏州科技大学现有1600余名教职工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就有538人。据统计,该校入选201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引进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指挥家、江苏省特聘教授等在内的10余名外籍或海外高端领军人才。
点面结合内培外输夯实人才队伍发展基础
苏科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范凌云教授,从事城乡规划研究已近20年。她曾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近日,在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17年度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入选名单中,由她领衔的“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团队”入选优秀教学团队。
对于范凌云教授获得的可喜成绩,学校推行“优青培育工程”功不可没。该项目选拔培育一批更具实力与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作为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培育对象的后备人选。
学校还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向海外,提升专业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据统计,该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教师中超50%具有包括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在内的各种执业注册资格。该校分批选派中青年教师200人次赴国内外研修,资助60余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今年起学校还正式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支持单位。
长期以来,该校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分别按照“杰出人才支撑计划”“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和“拔尖人才成长计划”四个类别,积极为校内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优厚条件,努力培育一批视野开阔、成果突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高端人才。近五年来,学校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培育的重要突破,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青年“千人计划”各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新增入选省“333工程”、省“青蓝工程”、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培养工程与资助项目的中青年带头人和优秀骨干70余人次。
立德树人乐育英才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苏科大的毕业生,一直以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深、实践创新能力强受到社会认可。仅去年,学校就有525名本科学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其中50%以上考取“985工程”“211工程”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保持在96%以上。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红英牵头成立了“宋妈妈工作室”,牵线优秀导师与学生对接。86岁高龄的粉画艺术泰斗杭鸣时教授开课亲自传艺……近年来,苏州科技大学以“全程导师制”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专业竞赛、科研立项、
社会实践等科技创新活动,已基本形成了校内校外结合、教师学生互动、政策措施衔接、学术氛围浓厚的学生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标准,坚持融师德师风建设于教学科研、育人的全过程,引导教师以生为本、以身立教,鼓励广大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好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张庆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