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益海向记者介绍阳台智慧灌溉系统
本报记者 邵群
长3米、宽1米,贴满瓷砖的“阳台”上,紫楠叶、排草、月季、小辣椒、小番茄等三四十盆盆栽绿油油的,摆得错落有致……这是工业园区邻瑞广场西北,下沉式庭院“新益花景坊”内的一座“阳台模型”。昨天,花景坊创办者苏益海告诉记者,这个“阳台”装有一套智慧滴灌系统,可通过手机定时、定量给花草补水。他曾经带着这座“阳台”走进社区,先后给居民上过四五十堂园艺科普课,“家中阳台即便几平方米,也可打造成为温馨的小花园”……
40岁的苏益海是四川人,2000年来到苏州,一个偶然机会与绿植结缘,自2005年在工业园区开出首家花卉盆景店至今,他已拥有6家门店,在园区浦田生态园还建有80亩的育植基地和3000平方米的花卉园艺展示厅。苏益海说,他的6家门店都选址在商业中心,“对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综合体而言,一座几十几百平方米的绿色庭院,就是一道清新温馨的风景。”
从邻瑞广场西北拾阶而下,一个布满大小盆栽、果蔬,并缀以木屋、休闲桌椅,闹中取静的别致庭院,便呈现在记者眼前。“草本、木本、藤本、水培植物,还有盆景、多肉植物等,总共有两三百个品种,五六百盆。”苏益海如数家珍。花店刚开出来时,园区发布微信号还把这里称作“全苏州城颜值最高的下沉式广场”,引来了许多粉丝。
阳台模型上,有一只摄像头对着数十盆花草,边上摆着一只容量约30升的塑料水箱,还有一台手机远程控制器、一只水泵。苏益海拿出手机,点击监控系统图标,屏幕上立马显示出“阳台实景”。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先观察植物需不需要补水,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软件设定补水的时间和频次等,分滴灌、浇灌、喷雾几种。”苏益海的手机屏幕上有“状态延时”“智能定时”“状态循环”“历史查询”等按钮。其中“智能定时”下还有“定时设置”“持续时间”和“重复”3个选项。
苏益海告诉记者,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居民这方面的需求其实挺大,“每次到社区普及园艺知识,课堂里坐得满满的。”但是,“许多人一开始劲头十足,等新鲜感一过,就疏于养护,有的因为不懂养护,往往几个月过后,阳台上就剩下一堆花盆了。”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今年上半年,苏益海申请成立了“新益景观服务中心”,定期到社区免费开设讲座。他希望有更多居民家的阳台变身小花园、小菜园,成为一个属于家人的诗意小空间。
专家点评>>>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监察所主任胡峻、园林绿化高级技师左建明:
将绿色植物引入城市商业综合体,美化环境,营造氛围。同时,走进社区宣传推广家庭阳台智慧滴灌系统,非常值得肯定。
建议在下沉式庭院重新设计、布置背景墙一类的主景等,并对院内植物盆栽进行精细化摆放和管理,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特别提醒>>>
由苏州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携手《姑苏晚报》联合举办,“众创绿色空间 共享花树满城”——最美商铺店面、家庭阳台园艺绿化评选活动于今年6月中旬启动。主办方邀请园艺绿化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对进入复审的作品进行实地查看后,按家庭阳台园艺绿化、商铺园艺绿化进行分类评选。每类将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分别给予盆景、园艺植物、园艺工具等奖品。敬请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