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敲了敲门就转身走了
拙政园池塘里的片片夏荷渐成败叶,凄美如画的景致,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本报记者 邵群
摄影 王建中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时断时续的雨水带来一阵阵凉意,秋天究竟有没有来到苏城?答案是“没有”,因为冷暖空气仍在上演一出“缠绵悱恻”的慢戏,是进是退,它们仍在犹豫、纠结中。国庆、中秋佳节将临,接下来阴雨天会不会继续?秋高气爽的天气何时才会到来呢?
“似秋非秋”究竟何时“高爽”
天空云层蛮厚,雨水时断时续,偶尔还出一会儿太阳,天气虽凉下来了,但还不像秋天,这是许多市民的感受。“下不下雨,什么时间下,下在哪里;降不降温,什么时间降,降几度……近期的天气可以用‘纠结’两个字来形容。”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程维忠非常形象地解释说,对副热带高压来说,是往北再坚持一阵,还是即刻南下退出江南一带,还拿不定主意;对冷空气来说,是南下还是不南下,也还在犹豫之中。“冷暖空气相互纠缠在一起,带给市民一种似秋非秋的疑惑”。
按气象学的定义,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22℃,高于10℃,就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苏州常年在秋分后正式进入秋季,今年的情况又如何呢?市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最近苏城平均气温一直在22℃线上下徘徊;20日、21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0.3℃、21.5℃,22日升至22.4℃,临界于标准线时上时下,可谓“变化无常”,尚未达到气象意义上入秋的标准。
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近期天气情况复杂,预计还将延续上周的天气。这一轮试探性入秋告一段落,苏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尚待时日。预计本周我市仍然处于冷暖空气争夺的范围,天气多雨,气温起伏。暖空气势力强的时候,气温上升,最高可达29℃左右,可能出现在26日(周二),最低气温19℃,可能出现在29日(周五)。
湿度大气温低养生有讲究
与往年相比,今年苏城入秋前空气湿度偏大,气温也比较低,容易诱发感冒。气象专家提醒市民,“除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外,作息也要及时调整,秋分过后昼短夜长,要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而且这段时间光照少,易致情绪不佳,市民宜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夏天能量消耗较大,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夏秋之交,天气转凉,气候宜人,汗液减少,人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脂肪,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所谓‘贴秋膘’。”为此,专家提醒,季节之交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近期仍然是湿热交蒸,易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建议市民多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这类食物具有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其次,秋季应注意增加热量的消耗,秋高气爽时节,市民可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