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一剧正在各大卫视热播,剧中不落俗套的对白、考究精致的场景和美轮美奂的服饰,一经播出便收获了广泛好评。
据悉,随着孙俪在剧中饰演的"大当家"财富的日渐积累,她所穿的衣服也会越来越华贵。有一套预计会在本剧后半部"压轴出场"的华美服饰,其面料出自苏州"吴罗"织造大师——李海龙之手。"这套衣服属于我们独创的芍药牡丹花罗系列,不仅布料十分名贵,而且全部采用手工刺绣。一套戏服制作下来,造价达三十几万。"李海龙工作室的总经理李君介绍。
绫罗绸缎,素来用以指代名贵的衣服,而孙俪这套戏服之所以造价如此昂贵,就是因为这套戏服采用的布料是十分珍贵稀有的"罗"。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有"罗"的出现,譬如《孔雀东南飞》中便有"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李煜也有"罗衾不耐五更寒"之句,李清照亦曾"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汉典中对"罗"的解释是一种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而这种布料之所以轻软,是因为它的原材料全部采用桑蚕丝制作而成,其哑光的面料能够呈现出一种低调、内敛的美,与深邃内秀的吴文化相得益彰;另外这种布料有很多的小孔,所以很通透,穿起来不会觉得闷热。但是,由于"吴罗"的制造工艺和织造方法比较特殊,又需要采用半手工加半机器的生产方式,因而产量非常低,甚至被称为软黄金!李经理告诉记者,"花纹复杂的话一天做五厘米,就算是简单的罗的制造,一天也就十厘米左右。"
据悉,"吴罗"织造技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织造技术——四经绞罗技艺,这种技艺需以四根经丝为一组左右相绞而成,因技法过于繁杂而一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段空白。出于天生对织造技艺的热爱,以及传承吴式传统工艺的情怀,李海龙从1994年便开始研究罗的织造工艺。直到2003年,他成功复原并突破了"吴罗"传统丝织技艺,并最终填补了国内空白。2016年1月,苏州的"吴罗织造技艺"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李海龙也被认定为吴罗织造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
机器提花的手工操作到绞经的电机操作,李海龙研究了几十年,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简单结构的罗可以放在机器上制作,而一些高难度的织造结构,还需在传统机器上进行。李海龙从现代设备中借鉴经验,希望能用更先进的机械提高罗的质量和产量。他说:"在工作中,我从没放弃过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了创新,就只能进博物馆,想要延续,就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