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颁奖仪式日前在京举行,苏大附儿院血液科胡绍燕团队荣获该奖项。据悉,该奖项2005年创立,是中国儿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堪称“儿科医学奥斯卡”,这是苏州首次获此殊荣。
说起苏大附儿院胡绍燕主任医师带领的血液科团队,咱们苏州人或许并不陌生,在近年来不少的新闻报道中,都曾出现过他们的身影,现在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一下:
2017年8月,来自台湾的造血干细胞飞跃海峡,被医护人员护送至苏大附儿院,该院血液科团队早早的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将生命的种子输入到12岁浙江女孩小婷的身体里,挽救了她险些凋零的生命。
2016年,苏州一10岁的男童患罕见白血病,这种病在全世界也不过几十例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患者一般都活不过1年。
最终,这名患儿在苏大附儿院血液科接受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他唯一的救治途径。
2015年,8岁的白血病男孩晓宇(化名)在中华骨髓库里配型找到了适合他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并在苏大附儿院血液科完成了这项“重生”手术。
这也是江苏省内儿童医院血液科实施的第一例“非亲缘供体”骨髓移植。
……
仅7年赢得国内好口碑
手术量由1例/年涨至近100例/年
当记者提起这些曾经的小患者,胡绍燕主任医师依然能清晰的一一记起他们的名字和当时的病况。
而各类报道中的小患者们,不过是胡绍燕团队救治的众多孩子中的其中几例而已。
医学研究需要在实践中获得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2010年至今,苏大附儿院血液科移植手术推进迅猛,手术量成成倍趋势增长:
10年1例,11年6例,12年10例,13年12例,14年24例,15年58例,16年即去年有92例。
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儿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得到了救治,获得了新生。
颠覆传统"猛药"治疗 "
儿科医学奥斯卡奖"当之无愧
直至今年的9月25日,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胡绍燕领衔的血液科团队凭借《儿童血液肿瘤临床预后判断新型标志物的筛选和预后判断体系的优化》项目获得第十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这项研究主要应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这类白血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诱导环节治疗,目的,病人骨髓达到正常状态,第二个阶段是大剂量的化疗。
传统常规化疗秉持的是剂量“越高越好”的最大耐受剂量的理念。胡绍燕团队彻底颠覆了这个理念,在第一个治疗阶段使用低剂量化疗方案,仅为常规化疗用药量的十分之一,且能取得与常规化疗方案相似的疗效和生存率,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化疗感染等毒副作用。
此外,低剂量化疗方案还显著降低了治疗费用,人均可节省3万-5万元。
“让孩子挺过第一关,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顺利过渡至第二个治疗阶段,也在于稳定家长的心情,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家长积极的态度,能为孩子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不可小觑的助力。”
用心为孩子救命
诚心与家长沟通
不仅医病,更要医心,在血液科病房里接受救治的孩子,所患的疾病都较为棘手。
这时,医生不仅要稳定孩子的身体状况,更要为家长宽心,没有什么事,比治疗有进展,更能让家长感到宽慰的了。
“要把孩子的病况给家长解释清楚,也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毕竟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
当孩子的身体在接受治疗后,逐渐好转,高兴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血液科团队所有为之付出新血和努力的医护人员。
“孩子接受移植前,要进行大化疗,骨髓基本打空了,血常规是处于0的状态,把供体细胞输入到孩子的身体里,医护人员会一直监测孩子的白细胞指数,大概等十天左右,0.01,0.02,0.02,然后到0.03,0.05,看着白细胞指数一点点往上涨,我们都会特别有成就感,因为这就说明细胞种活了。”
正如胡绍燕在获奖感言时所说,做儿科医生往往比成人科医生更具挑战性,也更具成就感。小孩子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的生命力和可造性极强,即使病情严重,有时候也可能发生奇迹康复。儿科医生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救治的孩子从生命垂危到完全康复,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另外,胡主任透露,这次前往北京领奖,是由胡主任及她的一位同事共同完成,“其他医护人员都很忙,我们是周日(9月24号)晚上10点多到达北京,周一上午领奖,下午去了中科院进行科研讨论,周二上午、下午继续科研讨论,当天结束后,就往苏州赶,因为医院还有事情要处理。”胡主任介绍说。
整个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胡主任有6天都在医院,陪着小患者们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