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旬,区、镇(街道)、村及社区三级联动平台建成运行;11月底前建立高新区新市民事务中心;今年年底,区级、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到位,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达标率达95%以上……近期,苏州高新区积极创新社会治理“顶层设计”,计划3年投入20个亿,重点推进十项社会治理创新举措。
对标找差,当下苏州高新区社会治理短板在哪里?不随人后,怎么才能发挥优势做出特色?一项项创新举措,如何件件落实形成常态?苏州高新区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创新十项社会治理举措,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我们要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落实创新举措,既要在社会治理方式上突显‘高新’特色亮点,又要有明显的治理效果,让辖区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质态、业态,力争几年内让高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上一个台阶。”苏州高新区政法委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胡晓春说。
64个老旧(动迁)小区改造补短板
紧扣各类民生需求惠民利民
【镜头】
在枫桥街道马涧花园一区居民信息登记处,9个小屏幕正实时滚动监控小区42幢楼93个楼道的人员进出情况。近期起,该小区居民进出小区和楼道都要刷卡方能通行。“以前楼道大门一直敞开着,现在要刷卡进出,连小广告都少了。”居民李梅芳说。
“辖区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流动人口很多居住在动迁小区,人员杂乱,治安压力大。”枫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民警钱友恒告诉记者,该小区新启用的门禁监控平台与公安部门实现联动,对小区大门、道闸和道路出入口实施视频监控。
作为智能防护视频门禁系统改造先行试点小区,目前,已有20幢居民楼完成门禁卡办理。“这些卡片绑定着居住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在掌握租住人员情况的同时,还能避免流窜作案人员进入小区。”钱友恒介绍,楼道口的监控系统可根据进出人员的画面,生成一段30秒视频,从而捕捉到人员在该时间段的行动轨迹,实现小区治安情况全面掌控。同时,根据苏州市出租房屋人均租住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的规定,每套房屋都有持卡人数上限,“智能社区治理模式,有效倒逼出租户规范出租。”
【延伸】
近年来,随着苏州高新区“两高两新”的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实现飞速发展。而辖区内的老旧(动迁)小区居住环境脏乱差,人员杂乱,流动性强,配套设施老旧,没有跟上高新区整体发展的步伐。
“老旧(动迁)小区的管理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短板,十项工程中对老旧(动迁)小区综合整治正是在补短板。在老旧(动迁)小区里居住着的本地失地农民都是曾经为高新区发展做出贡献的,要让这批老百姓共享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胡晓春说。
根据老旧(动迁)小区综合整治政策规定,苏州高新区结合市公安局统一部署的老旧(动迁)小区安防设施改造要求,出台老旧(动迁)小区综合整治方案,针对小区安防、消防、停车等各个方面,对全区64个老旧(动迁)小区实施综合整治提升。根据计划,在2018年底前,将完成41个老旧(动迁)小区的综合治理提升,2019年底前再完成23个。
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高新区创新社会治理,在提供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出真招实招,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遗漏任何一个民生问题,不留社会治理短板。
为此,苏州高新区加快整合多部门资源,建立由公安、人社、教育、住建、卫计、民政、司法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组成的高新区新市民事务中心,实现新市民办事一站式搞定;优化整合部门职能和便民服务资源,强化基层综治中心的平台功能效用;建成覆盖城乡、各部门、各行业的调解组织网络,启动公、检、法、司联动,完善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好“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水平的同时,为辖区居民打造安居乐业新家园。
“打工小镇”尽显人文关怀 变难点为亮点树立“样板”
【镜头】
4-8人一间的宿舍,两个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空调、WiFi、个人衣柜设施齐全;进出楼刷卡管理,每幢楼还配备专门的烹饪间、电视房,租金每月只需100元。走进枫桥街道木桥公寓集宿区,记者看到了一个环境优美、管理规范、配套齐全,处处充满人文关怀的“打工小镇”。
可容纳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集宿区内,近2000平方米的“小贩中心”里,特色小吃、百货超市、洗衣理发等各类业态应有尽有,成为居住人员的“公共客厅”和“大食堂”。银行、超市、健身房、医务室、图书馆等60余家商家可满足绝大部分的生活需求。此外,公安户籍民警长期派驻集宿区,方便治安管理的同时,为居住人员提供暂住证办理等服务。
硬件设施提档升级解决了物质需求,精神文化建设也得跟上。街道创新做法,引入第三方专业社工服务机构,针对外来务工人群年龄及兴趣爱好特点,定期举办画展等各类活动,丰富居住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交往平台。同时,街道新建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新苏州人调解室、法治教育教室、律师进木桥公寓等“所寓共建”项目,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意识,用律师说法等方式,将矛盾化解在集宿区内。
【延伸】
目前,苏州高新区辖区外来人口达40多万,超过本地人口。尤其在“工业重镇”枫桥街道,群租房问题一直是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难点。
将社会治理难点转变成社会治理亮点,苏州高新区创新做法,打造集宿区,不仅从源头上解决群租房问题,街道还将租金分配给当地失地农民,拓宽了失地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经济惠民、红利共享。
可以说,集宿区模式是一条将管理外来人口、服务辖区企业与本地农民增收融为一体的创新社会治理的成功道路。“这是我们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特色,也为全区社会治理树立了‘样板’,作了‘示范’。未来,对未建城市区域,在规划中就可以直接融入集
宿区建设理念。”胡晓春说。
社会治安治理一直以来是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而集宿区建设正是高新区主动转变治理方式的一个缩影。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高新区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以“大数据+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大力推进“云盾工程”建设,整合全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通过信息集成、资源共享、优化治理,加快公共安全治理的转型升级;针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互联网危险物品管控、寄递行业安全监管、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秩序整治、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等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各自的特点,主动立项展开“五项攻坚”;构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特殊人群和重点人员数据库,最终形成信息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任何需求一个电话全搞定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常态化管理
【镜头】
无论是投诉举报,还是生活信息咨询,老百姓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全部搞定;新市民解决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再不用到处跑找部门,新市民事务中心全能解决;老旧(动迁)小区不再脏乱差,绿化、停车位、小游园等配套基础设施全部焕然一新,居住条件与商品房一个样,有了与公安联动的门禁系统,住着更安全。
覆盖全区的城市管理部件基础信息数据库,让城市维护、管理更科学、精准;互联互通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为社会治安搭起一道技术保障屏障。
四级网格拉起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生活上遇到困难、邻里间有矛盾、对政策法规不明白,全都可以找楼道长、居民小组长说一说,问一问。村里居民间出现矛盾纠纷了,有法官进村提供专业的法律讲解,帮助双方达成协议化解纠纷,区域内的“无诉村居”越来越多。
【延伸】
“事实上,社会治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社会治安,城管、交通、民政、医疗、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等都包含在这项工作内。”胡晓春说。
苏州高新区创新举措,着力建设24小时运行的区、镇(街道)、村(社区)社会综合治理三级联动平台;设立四级网格拉开“一张网”,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进城管、交通运输、公安交警“3+X”执法队伍建设,集中破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覆盖全区,涵盖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等5大类121小类城市管理部件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城市高效有序运行。
十项创新举措,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能件件落实形成常态?
除了健全的经费保障机制,近期,苏州高新区还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十项社会治理创新举措明确牵头单位,细化进度要求。同时,该区还根据区域情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完善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办法》,并将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全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配套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细则。此外,该区针对民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体制机制,都为十项创新举措的推进提供强大的保障支撑体系。
“我们要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从单纯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从主要依靠党委政府向开放公治转变。”胡晓春信心满满,十项社会治理创新举措的同步推进,将为苏州高新区构建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