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上,一阵阵高亢悠扬、充满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白茆山歌从北京大学人文学苑唱响……以《乡野天籁·白茆山歌北大行》为主题的展示演出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里镇政府和北京大学民俗学会等联合举办。这是白茆山歌首次走进北大演出。
白茆山歌源远流长,传唱千年,是古里镇白茆塘畔岸劳动人民讴歌生活、抒发情感长期积累的民间口头文化。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汉相张良来白茆传授山歌的故事。“张良就是唱歌郎,坐着风筝教思乡”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古里镇历届政府精心培植,倾力弘扬,在白茆塘两岸曾组织举办过多次万人山歌对唱会。近年来又接连举办白茆山歌艺术节和研讨活动,使白茆山歌生机日盛,声播日远,涌现出国家级吴歌代表性传承人陆瑞英,省级传承人徐雪元、吕杏英等一大批优秀山歌艺术人才。带着泥土芳香,白茆山歌曾15次进京,二进中南海,并二次跨出国门展示演出与学术交流。古里镇因此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称号,白茆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大学是采集、研究吴歌的摇篮。北大的专家教授多次到古里镇进行民歌采风,为传承保护白茆山歌给予了极大帮助。2007年,国家级吴歌代表性传承人陆瑞英在北大举行《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首发式、2011年白茆山歌学会会长邹养鹤走上北大讲台用“三吆三环”曲调唱响白茆山歌,受到师生欢迎。
当晚的演出分情歌篇、生活篇、劳动篇、原生态改编篇四部分,展示了《一把芝麻撒上天》、《姐勒河滩汏菜心》、《郎唱山歌姐落魂》、《舂米歌》等10多首经典山歌。北京大学的300多名专家学者、中外研究生观看了演出,现场反响热烈。“让大学生现场聆听原唱,接受熏陶,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白茆山歌是我跟踪研究10多年的民间文学项目,蕴藏量非常丰富,在吴歌中鹤立鸡群。这次演出也是非常成功,歌手特别出色,给我们送来了宝贝的‘真材实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泳超说。北大中文系党委书记金永兵指出,白茆山歌是民俗学中最美代表,作为研究民俗学最高学府,就是要选白茆山歌这样最具魅力的乡野奇葩为研究对象,只有民俗的才是世界的,这是十九大文化自信的理念。
据悉,北京大学“民间文学和吴方言采风实践基地”将落户古里,此举把白茆山歌的保护传承、创新研究引向更深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