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永春
“这篇报道触动心境,我就想这笔钱找到用处了。”昨天上午,看了本报《北川一小学有个孩子需要帮助》这篇报道后,木渎的王静波拨通了本报新闻热线96466,他希望记者帮他将1万元现金转交给四川北川那名需要帮助的孩子梅小虎。这笔钱,86岁高龄的王静波存了6年,是这名老党员自己设立,随时准备奉献社会的“党员关爱基金”。
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温暖
记者赶到王静波老伯家时,他正在翻看那篇报道。“钱不多,但实实在在,希望能帮助解决一些问题。”王静波说,他从报道中了解到梅小虎所在的北川甘溪小学正是“5.12”汶川地震后,经姑苏晚报倡议由苏州爱心人士募集资金援建而成,梅小虎又是山村的孩子,这些让他触动很大。他说,他自小成长于湖南的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没机会读书,又填不饱肚子”,对山村生活的困苦感同身受。
山村的孩子能上学不容易,不能因家里的困难影响他们的未来。王静波表示,他的这笔钱不算多,但希望能给这个家庭一些温暖,帮助他们增强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
自设关爱基金已存了6年
王静波今年86岁,1962年入党,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捐助过的人遍布全国各地。“每年春节前给人家寄一点,好几个都来苏州看望过他了。”老伴张静兰记得,其中一名来自江西鹰潭的受助人来苏州看望他们时,还带着已大学毕业的儿子,在感谢之余,表示已能靠儿子生活,搬家后怎么也不肯把新地址告诉王静波。另一名来自江苏南通的受助人,是一名肢体残障者,也在弟弟的陪同下到苏州来看望过王静波,如今他也练得一门技艺,能够自食其力了。
王静波说,对离休的老同志,单位不再通知交“党员关爱基金”,好几次都是他主动去单位交,有时他也把钱交给红十字会。80岁过后,他出门不便,就一直存着一笔钱,想找个合适的机会捐给社会。在他心中,这就是一笔“党员关爱基金”。这次看到晚报的报道,他觉得这笔钱有去处了。
愿他早日康复做有用之才
昨天下午,接过王静波的“党员关爱基金”后,记者联系上甘溪小学的校长蒋其蓉,并将这笔钱转到学校的账户中。下午4点30分,学校确认已收到这笔钱。
同时,为了筹集更多医药费,梅小虎同母异父的哥哥李志勇也赶去绵阳,找了个运输的活。他说,小虎特别懂事,很坚强,就是怕打针。目前针对小虎的具体治疗方案还没有确定,依靠社会各界的捐助,小虎能够顺利接受化疗。
“希望他早日康复,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得知消息,王静波说,他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出点力,小虎会有好的未来,小虎一家的生活也会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