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民办美术馆扶持细则》出台,并于本月15日起正式施行。与试行版细则相比,新规不少政策得到了优化,不少项目的扶持资金金额大幅提高,推动苏州加快迈向“博物馆之城”。
民办美术馆越办越多,也越办越专业,政府政策资金的撬动效应日益凸显。当这些文化载体在苏州不断生长,市民感受美的机会就越多,欣赏美的能力就越强,而这也恰恰是政府花力气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初衷。
提到美术馆、博物馆,大家很容易闪现外国电影里妈妈拎着婴儿篮或者推着婴儿车看画展的桥段,兴许有些人也容易闪现一个疑问:这么丁点大的孩子能记住什么?其实,这在国外很普遍。自然而然的习惯之中,折射出他们对审美的诉求已经融于生活,融入一种无意识。婴儿什么都不懂,但大人们懂——如台湾文化名人汉宝德在《如何培养美感》一书中所言,美感的培养可以像学语言一样,循序渐进,有法可依。
如今在苏州,这样的镜头也日益增多,每到假日博物馆门前也是排起了长队,表明大众审美需求在加大,这是看得见的变化。培养大众的美感素养,这是文化展示和传播的意义,将文化端到大众面前,让他们接触并感受到精致文化,并在欣赏中慢慢体验审美的情趣、获得审美的能力。
事实上,这种情趣和能力的有无,不仅彰显着社会文明的高度,也关乎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尽管美感属于一种外在感觉,带有虚幻的成分,但它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在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的今天,人们似乎更加需要通过审美和艺术来营造一种新感受,以缓解内在的种种压抑。大家一旦具有发现美甚至是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再普通的生活也能过出别样的精彩。
应该说,美感素养提升任重道远,要借力更多的载体,创设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