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建成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居民气化率实现了3个100%……”这些靓丽的数据,既是苏州高新区以绿色驱动转型升级、实现向绿色发展华丽变身的积极成果,也是今年9月该区入围国家首批“绿色园区”亮出的美丽底色。
花园厂房比肩而立
内外兼修建设“绿色园区”
如今,走进高新区企业,一栋栋现代花园式厂房比肩而立,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那里既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更是绿色发展的“策源地”。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从绿色园区环境保护制度、环境综合治理、产业资源结构再优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生活方式、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加快推进全区的绿色建设进程。
在高新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是个用水大户,平均每天耗水量高达4500吨,产生含氮废水1000吨。如何变废为宝,成为企业的一个课题。
“处理一吨含氮废水要花去约45元,公司每年要花掉大笔污水处理费。”该公司设施部门经理胡久宝介绍,为降低耗水量,减少废水处理费用,企业想到了与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合作,将含氮废水排到污水处理厂;再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回企业厂区再利用的方法。“通过这个新项目,我们每年能节省约120万元的水费、720万元的污水处理费呢。”胡久宝说。
同时,将废弃物资源化,也是该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零排放”实践的一个新亮点。如,在辖区的中国高岭土公司,通过综合利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零排放”;辖区的世联汽车、日本电波等公司,也让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在高新区,还有几十家企业率先实行绿色采购制度,在生产工艺和原料替代上实行减量替代,并建立起“绿色伙伴”评审制度。
此外,全区还不断强化企业的生态责任,推进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推广生态工业技术;深入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促进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完善工业资源集约利用平台,全面开展工业企业“退二优二”工作,不断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内外兼修’,才使全区企业既绿了产业,也强了发展。”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高新区着力加快推动了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初步形成了包括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绿色家电、环保产业、资源回收利用等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发展的绿色产业。数据显示,目前,高新区绿色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
加速提升,80多家“大院大所”变身发展强“引擎”
“新时代,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就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这一点,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董立户深有感触。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不仅需要实现科学治污、科学控污,更需要着眼产业发展未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目前,该研究院已有多个创新技术进入了面向产业化。“比如,未来五六年间将有大批新能源车锂电池报废,针对报废锂电池回收利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目前正在推进产业化研发。再如,针对偷排漏排污染物,我们研发出一种水污染预警溯源仪,可以像识别‘指纹’一样精确地找到污染源。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深圳、苏州等多地实现产业化应用,并获得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董立户介绍。
近年来,高新区高度重视创新动能集聚,大力引进“国字号”大院大所等重大创新项目,通过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向价值链高端不断攀爬的“前锋集群”。仅今年上半年,全区就新增大院大所10多家,包括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移软件园、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瓦赫宁根大学苏州环境创新国际协同研究中心、中兴克拉总部等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如今,“强磁场”效应日益显现。全区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协鑫、力神电池、前途汽车、阿特斯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已累计集聚“大院大所”80多家,国家“千人计划”42人、省双创人才61人、省创新团队8家,累计集聚高新技术企业40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75.5%。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一个都不少”,3个100%垒起生态高地
最近,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研发大楼通过了绿色运营二星评审验收,取得江苏省住建厅科技发展中心颁发的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成为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一个都不少”的绿色“全能选手”。
“此前,我们还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三星级旅游建筑标识证书。”有轨电车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能通过三星设计认证、二星运行的绿色建筑,这在整个苏州也没几个。目前,4.67万平方米的电车基地研发大楼,是高新区唯一通过绿色三星设计认证和绿色二星运营认证的建筑。”
事实上,去年,高新区就获批了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区。“我们的做法是,政策引导、技术辅导、资金支持。”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大力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建设,全区设立了专项资金,引导绿色建筑发展。到今年,高新区已发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引导资金约1000万元。
同时,该区在新建民用建筑上,已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其中,高标准建设完成了40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共计308万平方米。目前,二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已有200万平方米以上。所有示范项目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并进行能效测评,大型公共建筑则全部进行建筑能耗监测。
如今,“绿色”已渗透到了高新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绿色出行方面,全区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有轨电车建设,形成有轨电车绿色交通运营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全区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已达到65.87%。
在生态保护方面,该区规划建成区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100%集中处理,工业和生活垃圾100%集中收集转运,居民气化率达到100%;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围绕辖区25公里太湖岸线、49座山体、5万多亩基本农田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持续推进。
据介绍,在“十三五”时期,高新区将新建、改建绿化面积500万平方米;并将进一步加强垃圾综合处理,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收集水平,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与再利用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将加快建设日处理餐厨垃圾150吨、厨余垃圾150吨至350吨的餐余资源循环利用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