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8日),葑门西街站、葑门北站等莫邪路14座公交候车亭升级到“第四代”。“这些原先都是2006年款的‘第三代’候车亭。”苏州公交场站管理有限公司设施部副经理张国庆说。
1995年,苏州第一座公交候车亭在乐桥建成,如今,姑苏区范围内共有727座公交候车亭。张国庆是苏州第一座公交候车亭的建设者之一,随着回忆的展开,他向记者讲述了22年来苏州公交候车亭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致的发展和变迁历程。
从水泥墩到“亭”,第一代公交候车亭式样从厦门学来
“第一代公交候车亭的式样是到厦门学来的。”张国庆说。他至今仍然记得,第一座候车亭建成乐桥,长10.5米,宽1.5米,前后通透,基本能满足百姓候车的需求。
虽然简单,但在当时可是一个大突破。张国庆说,之前苏州的公交站只是一个水泥墩,上面竖一根钢管,俗称“裸站”。
这一批候车亭也有明显的缺点:右边的塔尖过高,重心不稳,遇台风容易出问题;右前方弯管容易被撞,导致候车亭顶棚往前倾倒;顶棚上面的广告架被广告公司改大,导致重心提高,增加了横向风力负荷,安全隐患较多。到2010年,“1.0”版的候车亭全部更新结束。
同期建设的还有更加简易的候车亭,长度只有6—8米,顶棚和框架用材为简易复合钢管,主要建在一些小街小巷,或者比较偏远的地方。由于复合钢管内部容易锈蚀,没几年就出现安全隐患,到2000年前后这些简易候车亭就全部拆除了。
新千年,“干将路式样”登场
第二代公交候车亭从2000年开始建设。市公交公司当时在北环路、桐泾北路一共建了20个。与第一代相比,这批亭子的柱脚移到了后方,跟快车道的路边缘保持1.3米的距离,免除了被车辆撞击的隐患。亭子的小方管钢材外包裹了彩钢板,外表更加靓丽。
更多第二代的候车亭是2001年随着干将路改造同步建起来的,又被业内称为“干将路式样”,亭子的长度是12米,宽度为1.5米。除了色彩明亮,一个显著特点是进一步开发了商业价值:候车亭内装有两个宽大醒目的广告窗。
但是,材料容易锈蚀的问题仍然存在,张国庆说,由于钢管包在彩钢板内,平时不容易发现,随着风吹日晒雨淋,安全隐患逐年增加,从安全角度出发,这批候车亭到2010年完成了更新。
不锈钢候车亭大批建成,公交“裸站”退出历史舞台
2004年,苏州公交场站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市区(姑苏区)的公交场站设施有了统一的建设、经营、管理。张国庆说,第三代即2006年款的公交候车亭便是该公司成立之初,对多种式样的候车亭进行学习研究后设计建设的。
第三代公交候车亭共有573座,材料用的是不锈钢管,业内称为不锈钢候车亭。这批公交候车亭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能高、耐腐蚀,即方便保洁又能兼顾到广告画面的发布,同时为了方便乘客,亭内安装了候车凳。随着第三代公交候车亭的大批建成,除了一些临时站点,公交“裸站”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经过十年的使用,第三代候车亭的缺点也开始显现,例如,亭子顶部阳光板老化后,雨天出现漏水等情况。对此,公交场站公司已将第三代候车亭列入了改造计划。据统计,市区将逐步完成升级改造的第三代公交候车亭还有417座。
最新款候车亭美观实用 古典候车亭尽显园林城市风貌
第四代即最新一代候车亭被称为“园林式不锈钢候车亭”,于2011年起建,第一批16座建在干将路上。到目前,最新款的候车亭已有194座,其中改建156座,新增38座。
美观实用是“4.0版”公交候车亭的主要特色。整个候车亭长度为16米,设置了2个长座位,比第三代候车亭的座位长出5米,而且可以借助广告橱窗挡风挡雨。亭子的主色调由深灰和白色组成,外观大气淡雅,与苏州园林城市风貌相谐调。除了框架,亭子的顶面也用了不锈钢板,同时对灯光设施进行了改造。“原来用的是日光灯,比较耗电,晚上看过去光线暗淡,灯管影子一根一根都看得到,不美观。”张国庆说。新一代候车亭全部安装LED灯,不仅节能,而且灯光明亮,成为夜苏州街头的一道风景。
除了上述四代公交候车亭,不能不提的是古城区116座古典候车亭,均为古典园林式亭廊结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造型优美,赏心悦目。第一批古典候车亭建于2000年,张国庆回忆,当时是随着人民路改造同步建了22座。此后,陆续在古城区、园林、景点附近修建了更多的古典候车亭,以充分展现苏州园林城市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