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农业博览盛会,怎么能少了姑苏现代农业的好风光、地产优质农产品的好味道,和新农民创业创新的好故事——
“鱼米之乡”,绽放新光彩。今天(11月9日),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简称“双新双创”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为充分展示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本届博览会特别设立了“苏州馆”。
360平方米的展馆内,分新农民竞风采、苏州味道、姑苏农业好风光、融合发展新业态、信息服务新模式和物联网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农村大数据等8个展区,现场的新技术模拟、地产特色农产品的展示等,浓缩了苏州现代农业的新发展、新特色、新水平。
而在苏州现代农业与全国各地现代农业同台展示的同时,苏州的新农民们更是十分珍惜在家门口举办的农业盛会,开拓视野、汲取营养,助力自己更好地在农村创业创新。
物联网传感技术让水稻种植更“智慧”
一块模拟的稻田里,金黄的“水稻”已成熟,“稻田”装着传感器和高清摄像机……昨天,在“双新双创”博览会苏州馆现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展台颇引人眼球。该学院智慧农业学院翁芸娴老师向记者介绍,“这套水稻大田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对稻田实施智能监控。”
翁芸娴介绍,水稻生长周期里可能会碰到各种病虫害,对土壤湿度、空气温度以及水位高低均有不同要求。“我们在管理平台上预设了相应的标准数据,提供一个参照范围。一旦监测数据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就要采取灌溉、排水、喷洒农药等相应措施。”记者了解到,这套模型集成可视化灌溉控制、水电用度统计、气象智能预测与管控结合等多个技术亮点,具有较强的推广与使用价值。目前,该设计已应用于吴中区临湖镇万亩水稻田智能灌溉项目。
该校展示的“高架桥雨水利用与植物自动灌溉系统”模型也颇受关注。马燕平老师向记者介绍,通过管道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池中,过滤、净化后,再用泵抽到养殖池中,养殖池中的水可用来浇灌高架沿线的绿化,从而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这些步骤都能通过手机软件和传感设备,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她说,这套系统实用性强、投入少,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已在苏州部分路段使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苏州味道”搭借“互联网+”提升品牌
走近苏州馆的苏州味道展示区,当季热销的阳澄湖大闸蟹被摆上展台,吐着泡沫的大闸蟹引来众多外地参展商的目光。苏州味道展示区集中展示了碧螺春茶叶、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水八仙”、苏太猪等10个苏州地产优质农产品,它们搭借“互联网+”路径,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竞争有了进一步增强。据了解,近年来,阳澄湖大闸蟹各种电商销售平台(店)迅猛发展,数量达500多家,电商年交易金额超10亿元。
围绕苏州味道展区的是江苏随易信息科技有限(食行生鲜微菜场)等10个企业展示,他们运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物联网技术、网络订购、质量追溯、物流定位等综合运用,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业态、新模式。目前,食行生鲜已进驻苏、沪、锡2000多个社区,服务超过160万户家庭;与27家农产品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农产品日均订单量超6万单,日均销售量超20万份,日均销售额超200万元。自2012年10月首个社区自提柜亮相苏州以来,食行生鲜高速成长,2017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草莓小林”感慨:新技术新经验可以“现学现用”
相城望亭有个“林莓莓”,名叫林亚萍,扬州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相城区望亭镇创业,利用新技术种优质草莓。昨天在博览会现场,她有两个身份,既是相城区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参展代表,也是苏州新农民创业创新典型的代表。
逛了一圈展会,林亚萍感慨地说,“现场这么多智慧农业,各种新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有许多自己可以现学现用。”
林亚萍告诉记者,种植草莓必须及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湿度高于80%的话,冬季草莓灰霉病发病率就比较高,温度低于0℃就会发生冻害。“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及时处理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博览会上许多企业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再比如,水稻种植以往主要凭经验,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以及水肥污染。” 林亚萍介绍,“许多展台现场展示的智慧灌溉系统,能根据作物不同生长周期的不同需要,实施精准灌溉、施肥。”
林亚萍说,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草莓的采摘期,草莓园以及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迎来一批批来体验的游客,“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特色旅游方面,现场许多展台许多好的做法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