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作报告,样样事情都讲到”“十九大喜讯传进村,千家万户笑盈盈”“东风紧吹红旗飘,深化改革形势好”……一句句朴实上口的民谣,来自昆山锦溪镇82岁农民孙金生的笔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孙金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口气创作了5首歌颂十九大的民谣。
日前,在锦溪镇周家浜村南庄自然村孙金生的家中,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创作的《高举红旗向前进》《千家万户笑盈盈》等5首民谣,字里行间流露出一名农民对十九大报告精神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讴歌。孙金生说,十九大开幕会当天,他坐在电视机前认真听完报告,当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回响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200多次“人民”,他决定通过创作民谣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第二天一早,他就拿出纸和笔,心潮澎湃化作笔尖上流淌的文字。空了他就走进村民中间,诵读自己的民谣,看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孙金生还会即兴唱上几段。
周家浜村妇女主任陆秀芳告诉记者,孙金生的民谣深受村民喜欢,村委会决定将民谣印发成册,发放给每家每户,并适时组织文化宣传员进行传播。她表示,这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没读过一天书的孙金生来说,创作民谣并不容易。25岁时,孙金生参加了村上的文化“扫盲班”,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汉字。边学习边创作,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孙金生就结合劳动生产创作了一批反映农业生产的民谣,里面涉及科学施肥、合理选种、适时耕地等内容。曾担任16年南庄村村支书的他,在农作间隙给村民朗读民谣,总结种田窍门,广受欢迎。然而,在民谣写作过程中,孙金生遇到的麻烦不少,经常是一行句子留出好几处空白,由于不识拼音不会用字典,“白字”就只能求助女儿。长达50多年的笔耕不辍,孙金生已经创作出500多首民谣,身边人、身边事都成为他笔下的文字。2015年,他省下一个月的养老金,自费出版了《歌颂党的好领导》作品集。2016年,他的第二本作品集《民谣里行走的人生》问世。
“多想着别人,多帮助百姓”,有着近60年党龄的孙金生,对“共产党员”四个字的理解朴素而深刻。多年来,他总是吃苦在前,带领村民一步步走上幸福路。他先后获得了“锦溪镇优秀共产党员”“锦溪好人”“锦溪健康老人”等称号。
如今,孙金生和老伴的身体硬朗,每月的社保金和村集体分红让老两口衣食无忧,三个女儿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我还要继续将民谣写下去,把美好的生活记录下来。”孙金生笑着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