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观前街玄妙观西角门旁一个工艺亭内,一把剪刀,一根小木棒,一把不完整的木梳,一展小火炉,这就是苏州民间艺人丁苏林制作糖艺的工具。工具上斑驳的纹路,诉说着岁月的痕迹,陪着它们的主人,走过悠长的岁月,诉说着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手艺人生。
店主丁苏林,今年53岁,家住平江街道西北街社区,从小就跟着祖父学习自家祖传手艺——糖艺,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四代了。粗粗算来,到现在已有三十个年头。回忆当年学习时的艰辛,丁苏林仍记忆犹新:“祖父是个要求很严格的人,为了打好基础,我光是学习烧糖就烧了一年的时间。别以为烧糖很简单,其实天气的变化都会影响烧糖老、嫩的程度。这门手艺的特殊性在于,烧制出来的糖温度很高,可达100多℃,长期跟如此高温的糖料直接接触,手指被烫出水泡是常有的事,经常疼得晚上睡不着,即便这样还得继续制作,时间长了手上就长了厚厚的肉茧,都不会感觉到痛了。”
丁师傅说,现在有了固定的摊位比起从前已经好了很多,13岁起他就挑着祖上传下来的糖塑担子走街串巷,迎着朝阳出门,披着晚霞回家。虽然很辛苦,但丁师傅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制作糖艺,除了谋生外,更多的是对这门手艺的执着和喜欢。很多人都问丁师傅,学得那么辛苦,就没想过放弃?丁师傅笑笑说:“特别简单,就觉得是祖上的手艺不能砸在自己手里,后来虽然辛苦,但渐渐迷上了糖艺,也就更不可能放弃了。”
丁师傅工作台上的工具,一眼就能看出陪伴他多年,丁师傅觉得工具还是老的好,用着顺手。虽然科技进步了,烧糖可以用电磁炉,但丁师傅还是坚持用小火炉烘糖,他说这样才能保持糖的原汁原味,保持传统韵味。不过,丁师傅也不是刻板守旧的人,他花了很多精力改良动物形态,在一些细节方面卡通化,更符合现在人的审美,很多顾客都夸丁师傅做的糖人不仅栩栩如生,还很萌呢!
如今,丁师傅的身体大不如前,常常被病痛困扰,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益上,到西北街社区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表演吹糖人绝活,无私地把他制作的糖艺作品送到社区展览,过年的时候还捏了很多生肖糖人送给邻居孩子们。每逢过年,周围的孩子们就会围在他身边,看丁师傅吹糖人,很多孩子都说丁师傅会变“魔术”,就看他那一根小木棍,绕一点糖,用手那么一捏一吹,不一会儿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诞生了。丁师傅说,看到孩子们脸上天真的笑容,他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现在,困扰丁师傅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合适的传承人,这么多年来,丁师傅上过很多次电视,还经常受邀出国或赴国内其他省市表演,也有很多地方高薪邀请他,但考虑到自己家在苏州,他割舍不下这份乡情,都一一回绝了……看着很多民间手艺渐渐失传,丁师傅很焦急,他不希望自己的手艺就此消失,如今他最希望的就是找到符合他心目中那种能吃苦、忠厚老实的理想传承人,可以把他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