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还在象牙塔、或者刚刚迈进社会的大学生们也成为创业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创业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简单。日前,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市创业指导中心)发布了《苏州高校在校生创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创业能力不足,大学生项目缺少适当的对接环节,长效、系统的创业指导缺少……这些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一道道坎。
52.2%的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创业
“当初,为什么会创业?”“就觉得好玩、有趣”,这是记者和大学生创业者王兰云之间的问答。
在同龄人中,王兰云的回答并非意外。调查报告显示,52.2%的学生创业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15.6%的学生是抱着尝试、体验的心态进行创业活动。
那么,钱从哪里来?调查数据显示,在校生创业初始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六成。而启动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家庭支持、个人存款以及相关方面的创业基金和学校资助。已经创业的学生资金来源中,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补助的不足20%,得到风险投资的不足1%。
创业从什么项目做起?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主要依据专业兴趣和市场调查。20.3%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源于个人对市场的观察,45%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源自专业兴趣。在创业领域方面,大学生选择互联网、传媒、餐饮行业的人数较多。
“创业,其实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要去做一件事情,是一种体验生命的过程。”毕业于苏州大学的张涛从小就对网络充满好奇,和不少同龄人一样,在大学期间对未来充满迷茫,反复思量之下,他选择了创业。而今,公司业务涵盖网站设计与开发、微信相关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文创等方面,“不试一试,永远不知道有这么多精彩等着自己。”张涛说。
9个人抱团创业一度只剩一人坚守
技术、资金、人脉……对于年轻的大学生们而言,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太多的“想不到”。王兰云坦言,创业至今,团队建设是自己始终难解的问题。创业之初,4名伙伴意气风发,一度发展到9个人携手并肩,但后来因为分工问题出现矛盾,一度只剩下自己坚守,到现在,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3人团队,“如果当时能有更多专业的创业指导,就不会有这么多波折了。”王兰云说。
创业之初,优质资源获取渠道不畅是张涛的最深感受。到今天,他还清楚地记得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单:客户是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拉来的,签署合同时,对方开出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仅工期比正常的缩短了一半,合同更要注明“如果技术未达到要求,全额退款”。无退路可走,只能咬着牙上。最终,团队苦战半个月出色完成了任务。创业两年多后,张涛已经成为苏州自主创业协会青年创业者会员。借助协会的平台,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因此获得了不少互利互惠的合作机会。对比刚创业时的日子,“如果当时能有这么多的机会,公司肯定会比现在走得更好更快。”张涛说。
显然,年轻、有想法、有干劲是大学生创业者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当理想与现实相撞,对创业的一般规律认识不足、缺少科学的创业计划、缺少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和应变能力等太多的“想不到”,就成了一道道坎。
调查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来源仅仅局限于校内的一些社会实践和创业培训课程,这些知识不足以满足创业的需求。创业经验的匮乏和个人能力的不足导致很多在校生的创业项目无法走出校园,与社会资源很好地对接。
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场地缺口扩大。如今在苏高校普遍都会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创业场地。但随着创业大学生的增多,对创业场地的需求逐渐增多。现在在孵化场地内,有些团队只能分到几个场位,独立办公空间更是稀缺,僧多粥少的局面直接影响着创业者的经营规模。“创业没那么好玩,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需要谨慎再谨慎。”谈及创业感受,经历过二次创业、来自苏州科技大学的创业者翟天麟一再强调这句话。
创业大学生期待长期系统的指导
此次调查是继2013年、2015年的调查分析之后,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市创业指导中心)第三次进行的在苏高校生创业现状调查。该中心主任俞晓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各级财政积极组织资金,帮扶大学生创业,在就业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大学生创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大学生创业培训补贴、开业扶持补贴、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及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大学生创业园、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
虽然政策不少,但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仍然觉得“看得见、摸不着”。截至目前,苏州市人社部门已与26所在苏高校合作建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但长期、系统的创业指导依旧是不少大学生创业者的期待。显然,补足在校知识与实际创业之间的落差,促进校园创业项目与社会创业项目交流和成长,推动政策与创业团队无缝对接,这是关键。
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创新正在积极推进。10月中旬,2017年度“中国苏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大赛覆盖了海外创业项目和国内知名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场有项目路演展示,还请来创业导师和投资机构,搭建起资金对接和导师对接平台,这对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交流和发展,吸引优秀创业项目在苏落地,产生了显著的成效。
前不久,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市创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开通“苏创微课堂”,通过线上微课的形式,聚集一批各领域的创业讲师、服务专家,针对当前形势下的创业热点和理论实践等问题,有计划、有层次、有碰撞地展开论述。目前“创业微课”第一季素材已经正式上线,随时随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体系完整的创业课程。同时,《创业天堂》2.0版也已出版发行。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潜在的、无穷的,需要教育与引导,更需要制度和政策保障。”俞晓峰说,营造更浓郁的创业氛围,为更多有志在苏州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帮助,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构建更完善的创业投资体系,拓展创业孵化基地,未来有不少工作要做,“为这些青年投入,培育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投入再多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