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年度的苏州市智能车间诊断服务工作全面启动,这是苏州2016年在江苏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智能车间诊断服务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府埋单为企业智能车间免费诊断的“加强版”。这次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共采购了6家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为全市300家有智能车间项目建设需求的企业免费提供咨询诊断服务。
从去年免费诊断服务试点的效果看,企业满意度达到100%。今年,通过“政企社”联动,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光纤预制棒智能化工厂新模式项目等5个项目列入了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新增32家企业列入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名单。
开展智能车间诊断服务,是苏州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一个创新举措。面对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和新时期国家制造业发展新要求,苏州正全面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规上工业产值连续四年跻身“3万亿俱乐部”,制造业筑牢苏州发展根基
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的突飞猛进,再到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制造业是苏州的根基所在。
数据显示,2016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3.07万亿元,连续四年跻身“3万亿俱乐部”,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去年,苏州全市工业增加值达6365亿元,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5%左右,对GDP 贡献率达41%。目前,苏州共有工业企业15万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近万家,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2家,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沙钢集团、恒力集团)、中国企业500强1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24家。今年1至10月,苏州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为2012年以来最高,预计全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净增30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苏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效益稳步上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智能制造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1至10月,苏州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达1.38万亿元和1.3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10.9%。 成绩的背后,既有苏州广大企业埋首创新创业的不懈努力,也有顶层设计的强力推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近年来,苏州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关于实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大行动计划的决定》《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等十多个政策文件,端出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 今年开始实施的《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跨越发展、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8条政策,全市每年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资金累计达20亿元。如,对苏州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企业给予1000万元奖励;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20亿元)创新产业发展引导苏州基金,着力支持苏州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符合“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培育期、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发展。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目的就是要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干,创新能力强、发展模式新、产业集群优、品牌影响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新型制造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打造苏州产业地标。
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苏州“五化”同步发展推动制造强市建设
走进亨通集团的光纤预制棒智能生产车间,偌大的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工人。该“智能车间”项目,主要包括智能化的生产控制中心、生产管理执行系统、仓储及运输物流、设备及生产线集群等方面,能实现车间生产设备操作、生产执行管理、经营管理及决策三个层面全部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并实现整个车间全部业务流程上下一体化业务运作的决策、执行自动化。
在亨通,智能化被视为转型的“金钥匙”。经过几年努力,亨通的智能车间建设基本完成,正朝着建设智能工厂目标奋进。
亨通的努力,是“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蝶变的一个具体实践。在苏州,一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品牌化”同步发展的路径,正全力推动制造强市建设。
高端化助推产业提档升级。苏州围绕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着力构建制造业高端发展的产业生态。近年来,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到2020年,将培育形成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企业超过300家,打造形成100条产值超百亿的新兴产业链。
智能化助推产业创新发展。苏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即重点培育10家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200家智能示范车间,推动2000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20000台工业机器人。
服务化助推企业提质增效。苏州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由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已建成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8家,占全省的22.8%;累计认定市级服务型示范项目38个、示范企业60家。
绿色化助推资源集约利用。苏州大力实施去产能三年计划,三年内实现关停及淘汰低效产能企业2000家,2016年已关停及淘汰低效产能企业977家;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优化整治,截至目前关停化工企业165家,实现化工企业入园进区率60%。构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差别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品牌化助推企业走向世界。苏州实施品牌强市、品牌带动战略,培育了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苏州十大自主品牌企业,好孩子、波司登等一批企业凭借国际化的品牌战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到2020年形成10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苏州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当前,苏州在建设“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城市的基础上,正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目前,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取得良好开局,2016年至今已有19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工程和绿色制造专项,累计获得专项资金支持近4亿元,98个企业智能车间获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全市“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指数达137,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苏州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突破,实现“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的转变。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制造模式新、产业集群优、品牌影响大、成本优势好的制造强市。
具体而言,苏州将在五个方面发力:
——加快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未来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增量、优存量,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新型制造体系;
——全力创建国家级示范区,提升智能制造整体水平。突出发挥政社企联动效应,政府致力于政策引领营造生态,社会组织专注于服务引领提供支撑,企业定位于示范引领全面应用,高标准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添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力争在重点领域改革和开放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立足企业实际困难和需求,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增强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
力争到2020年,苏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打造新一代显示、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硬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10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号角铮铮,正推动“苏州制造”向更高层次跨越,提升苏州工业和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