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园区法院联合园区交警大队、园区检察院、园区司法局、苏州保险业协会、中国人保财险、紫金财险救助基金,在园区交通事故综合服务中心举行交通事故案件专题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园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朱建华首先通报了园区交通综合服务中心今年成立以来的运行情况,并提出园区交警通过事故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8+X的大平台建设,依托智能交控的大数据结合事故研判分析,精确有效的压降事故、预防事故,进而为事故处理工作构建线上线下多部门联合办公的综合平台,提供一个全面、高效、方便、科学的一站式服务网络,创第一、争唯一,不断提升园区交警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
园区法院东沙湖法庭庭长吴海峰向公众发布《交通事故案件审理白皮书》,以东沙湖法庭审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为依据,公布涉及交通事故的十大典型案例,分析了该类纠纷的特点,并对几类典型、疑难、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交通事故案件进行梳理分析。
随后,园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朱建华、园区法院副院长陈建峰和中国人保财险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吴青分别代表园区交警、园区法院和中国人保财险共同举行了三方调解机制现场签约仪式。发布会后,参会各方与15名市民代表一同参观园区法院东沙湖法庭,并观看了园区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时演示。
据介绍,园区法院东沙湖法庭于2017年4月5日成立,是全省首个专业化审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人民法庭。本次是该法庭首次发布《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判白皮书》。今年4月1日至10月31日,东沙湖法庭共受理交通事故案件为499件,审结的331件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调撤率达61%。今年的白皮书尤其指出了电动车涉交通事故案件比例高达64.3%,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一方,电动车车速度快、致害性强,且电动车事故发生的路段往往不设有监控录像或电动车车主没有证据保全意识,造成责任难以认定。加之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比没有保险,事故发生后易造成理赔困难。
吴海峰对记者说,从事故原因分析,未按规定让行、在同车道行驶中、不按规定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无证驾驶、违法变更车道、违反交通信号、逆行、酒后驾驶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行为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涉及机动车的交通事故纠纷中,保险公司调解缺位是造成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最终进入诉讼程序的原因。机动车驾驶员承担事故主责以上案件比例较高,但电动自行车仍为多发交通事故中的“马路杀手”,且电动车之间、电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事故纠纷化解难度大。
法官提醒:市民务必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拒绝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车辆所有人和驾驶人一定要树立保险意识,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减轻赔偿负担,也是对受害人负责,防止因受害人无法实际获赔导致的后续矛盾。事故发生后一定要加强沟通协调,遇事冷静处理。(苏报融媒记者 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