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的中国,其整体创新能力却仍需提高。12月12日,在2017双12知商节国际知商高峰论坛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内企业虽然申请知识产权的数量很多,但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足,而知识产权的服务机构也主要是小而分散。对此,广州联瑞表示,这既有行业生态的问题,也与行业缺乏金融资本介入有关,大家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停留在法律概念上,而未转化成商品化概念。
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显示,中国知识产权创造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超过4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69.1万件,同比增长28.35%,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
广州联瑞深耕知识产权服务多年,对此很有话语权。据广州联瑞一位资深专家说,在企业层面,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一个是以营销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量;另一个是对资金的需求。这两个问题的背后,是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即是否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不过,当前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还无法解决企业的根本性问题。据了解,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的企业服务机构大多专注细分领域,充斥着众多小而分散的“作坊式”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加之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为知识产权大国后,中国整体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香港天使投资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主席沈伟铨认为,除了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专利申请,香港和海外都注重知识产权的估值。虽然很多上市公司投入众多资金去研发专利,但是最后无法太多地反映专利背后的估值是多少。广州联瑞认为,知识产权发展至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避免知识产权申请后并非要被关进保险箱,而是要转化为生产力。
广州联瑞介绍,当前的知识产权行业基本上没有较多的金融资本和投资机构进入,大家只是把知识产权当成一个法律概念,而非商业化概念。其实知识产权的落脚点应该在产权,这被大家忽略了。
未来广州联瑞将打造全链条的生态平衡,通过生态闭环,行业中的许多中小微企业才能形成一股力量。知识产权行业需要有资本的介入,并在业内建立产权价值的意识。这些有效地结合起来,很快就会有很多大的平台出现,从而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不是仅提供一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