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将至,节日期间怎么才能吃得更安全、吃得更放心。苏州高新区食安办、市场监管局联合为市民支招,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每个都有小技巧。
在采购食品和原料时,要选购新鲜食物,不要购买不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水产品以及未经检疫的肉类制品和死因不明的禽、畜。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查三注意”,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不要购买无任何标识的“三无”食品;二查食品和原料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注意是否超过保质期限;三查食品的外观,不购买感官异常的食品和原料,同时要索取购货发票,以便在发现问题后维权。
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烧透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鲜等大块食品、裹面食品以及豆浆,要确保煮沸时间和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四季豆、扁豆、油豆角等豆荚类食品必须先过沸水,再煸炒,确保烧熟煮透。
食物储存时,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未用完的食品、在外购买的熟食、外出就餐时的打包食品,应彻底加热冷却后再储存。此外,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储存食物最多不要超过3天,从冰箱取出的冷藏食品,应在认真检查确认未变质,并重新烧煮透彻后再食用。
在外出就餐时,要慎重选择就餐场所,尽量选择环境整洁、信誉度高,且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单位。若遇集体聚餐疑似中毒事件,应立即到附近正规医院治疗,同时保护好现场,立即举报或投诉,举报热线12331。
节日期间,走亲访友少不了,如购买保健食品当礼物就要当心了。首先要通过商场超市等正规渠道,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的电视购物、电话营销、会议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购买保健食品。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的保健食品外包装标注为天蓝色,呈帽形,俗称“小蓝帽”,下方标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2003年以前为“卫食健字”,2003年以后为“国食健字”。此外,要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若发现保健食品在产品标签标识、宣传材料中未经批准声称保健功能、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含有虚假宣传功效等违法行为,可拨打12331、12315电话投诉举报。(苏报融媒记者 袁雪 通讯员 吴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