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种新年音乐会轮番开场,也少不了合唱艺术。“唱响新年音乐会是我们的心愿。”为了筹备2018新年合唱音乐会,太仓一群草根合唱发烧友不舍昼夜,自发排练,这里面有古稀老人、中青年人以及青少年,有的甚至一家祖孙齐出动。
合唱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们和谐共处的意识和精神。在太仓,老年大学、爱乐艺术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方都可以学习合唱。
坐地铁来回奔波只为练合唱
今年65岁的王建一,太仓企业退休职工,因为喜欢歌咏,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他说:“我在老年大学银龄合唱团3年了,也该是‘大三’了。”前几年,老王和爱人到上海带儿孙辈,烧饭做菜、接送小孩。忙里抽闲,他还参加了上海街道爱乐合唱团。
尽管人在上海,但老王仍牵挂着太仓老年大学的合唱排练,只要是课程表上排定的课程,他总是坐着地铁赶回太仓,尽管来回奔波路上花费5个小时,但他觉得非常值得。有次课程提前到上午8点,他便隔夜赶过来。
老年大学合唱团60多名学员,对合唱心存敬畏。年龄排“老三”的钱吉圭自爱上合唱后,专心致志,不仅团里唱,回家也练,老夫妻俩的夕阳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为学员钢琴伴奏并自制“迷笛”
对合唱团团员来说,大多是为了圆年轻时的文艺梦,郭龙文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地税局退休干部,是上海知青,文艺骨干,后来阴差阳错地做了工程师。老郭自幼喜欢音乐,会拉手风琴,会弹钢琴,心中始终揣着音乐梦想。
退休时单位的文艺活动,让他与合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合唱团里,老郭不仅唱得准,唱得好,还乐为合唱团当钢琴伴奏,一次偶然的代班,老郭钢琴伴奏的潜能显露,赢得大家的赞许。后来他还自告奋勇地把钢琴伴奏做成“迷笛”,分发给不同声部的学员练习。
和老郭一样,迈入“二线”的张晓冬,也是多才多艺。他原本是侨联干部,骨子里有文艺细胞,喜欢吹笛与箫。爱上合唱后,他成天拿着曲谱背呀练呀,还动员了不少“乐粉”加入合唱。
隔不断的合唱“柏林墙”
在合唱团团员李祖蓓的眼里,合唱艺术真是太有魅力了。她对合唱艺术也有自己的独特感悟。退休这几年,她一直没闲下来。她还爱好文学写作,光是写合唱的散文就有五六篇。
“我们刚学合唱时,声音不好听,也许人家嫌我们太吵,把我们‘隔’了出去。”于是,在合唱团团员圈内流传着“柏林墙”一说。如今,合唱团声音好听了,常常有人在“柏林墙”的门缝里“偷”听。
“推辞了饭局,减少了应酬,最大的乐趣还是合唱。”即将退休的雅鹿员工俞建荣说,他们一家三代参加合唱,一门心思参与排练。还有中医院退休医生蔡煜声也把晚年活动用于合唱,他说,学习合唱10多年了,唱歌是最好的休闲养生方式。
就这样,一群合唱发烧友活跃在太仓的舞台上,他们为合唱艺术带来了活力。“审美教育,人格培养,激发爱国热情,植根集体主义观念,合唱艺术可以唱和人心。”太仓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李洁说道。(苏报融媒记者 顾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