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姑苏区沧浪新城南环一社区居民姚大公的新书《折翅鸟的那片天空》正式出版。虽然他的众多亲友、同学、同事已提前知道这事,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他们依然震惊。这本书里,记录了今年64岁的姚大公在1972年至1988年在上海治病的那段特殊经历,也显示了他这一辈子的顽强与坚持。“没想到他半身瘫痪45年,还会写书。更没想到,这本书写得如此之好。”这本书的编辑、姚大公的同学庞涌钰感慨地说。
1972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让姚大公终身难忘的日子。当天早晨6点多钟,作为市轮船公司员工的他,在上海民生路码头安排装货时,由于吊车的绳子突然断掉,高高吊起的货物砸在了他的身上,他当时就昏迷过去。随后的两天内,医院对他连续做了两次大手术,总算把他的命保了下来。但是,他还是因为伤势太重,直到现在,依然是半身瘫痪,终身与轮椅为伴。
在医院住了十个月后,姚大公终于出院了,但还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为此,他只得留在上海港区提供的宿舍里。1979年,他再次经历了一次大手术。无数个日日夜夜,他都在疼痛中度过。为了打发时间,在治病的间隙,他委托亲朋好友找来了各种刊物、书报,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他的随笔里,有无数热心人的帮助,也有治病过程中受到的委屈。唯一不变的,是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乐观。“我当时已经这样了,还能差到哪里?”他说。在上海治病16年后,姚大公回到了苏州。2003年,他办理了病退。
“身体这么差,怎么想到写书的呢?”对面记者的询问,姚大公又笑起来。他曾是市三中的文艺骨干,也是学校宣传队的台柱子。除了吹得一手好笛,还是“样板戏”《沙家浜》中的主要角色。1970年,进入市轮船公司工作。由于表现突出,进公司一年就被评为公司“五好职工”。在上海治病的那段痛苦的日子,他依旧保持着乐观,写下了大量的随笔。甚至还有一篇微型小说刊登在了全国知名的杂志上,这也给他抵抗病痛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虽然身体一直不好,但姚大公一直坚持学习。特别是最近几年,他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脑,并对自己在上海治病过程中的随笔进行了整理。也就是这段时间,他想到了出书。“在漫长的上海治病期间,得到了众多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帮助。无以为报,就在书中谢谢他们。同时,那段经历也真的让我终身难忘。”姚大公说。 (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