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46号文”之后,中国体育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对于无处不在的资本来说,面对这样的一个投资机遇,自然是不愿错过。然而发展中的体育机构对于资本并非都持欢迎的态度,而经历了2016年乐视体育的资金危机和2017年乐视系的崩塌,投资者也开始对于投资体育顾虑重重。
资本:兴趣撩拨人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首次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产业增加值达到GDP的2%”的发展目标,开启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进程,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元年。体育市场的蓬勃发展引发了资本的兴趣,社会资本开始大规模介入并不断寻找优质标的。当“时是一波市场投资的高潮,投资的项目数量众多,涵盖类型也广泛,其中多数比例分布于健身、电竞、足球等等。”但到2016年,一些早期拿到融资的项目开始表现乏力,而一些体育机构对于资本的介入也未必表现出了欢迎的态势,资金却依旧对于这个市场很有兴趣。2017年随着私募PE基金的大规模爆发,资本变现更为活跃。“但乐视系带来的乐视体育的困境,不仅套牢了一批当时投资的资本,也让资本的投资者,尤其是那些个人投资者开始对于这个市场顾虑重重。”
苏州领军少儿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李军对此就深有感触。2015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给“领军”这样专业从事少年儿童足球培训的机构带来了发展良机。一是,“我们自身在2015年和2016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的空间,迅速成长起来,学员多了不少。二是,找我们的人多了,其实也就是找我们的‘钱’多了,我们接待了不少投资机构。”李军说道。
实际上,早在2013年,就有苏州本地上市公司曾对“领军”产生过兴趣,“2013年8月左右,开始联系我的是一个家长,当时他的孩子在我们俱乐部学足球。他表示,康力电梯有意向通过支持我这个项目来丰富其品牌内涵,体现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据李军透露,得到康力电梯的关注后,他当时就制定了一个5年发展计划,并且还有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的打算,可惜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2016年,资本市场对于体育行业变得更有兴趣了。”李军告诉记者,2016年里,他曾经接待了十多家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来查看“领军”运作的项目,对于俱乐部的未来表现得兴趣十足,甚至有机构愿意立马拿钱出来投资。
企业:有钱却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送上门来的钱,李军告诉记者,他一度很动心,因为资本的投入的确可以为俱乐部带来一定好处,比如,能快速为俱乐部解决场地等硬件问题,能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等等。不过思虑再三,李军选择了拒绝,因为他认为目前阻碍俱乐部发展的不是资金问题。在他看来,拿了这几百万、几千万的投资,对于其公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效果并不大。
李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俱乐部最大的成本在于人员,大概能占到整个运营成本的60%,较低效率的人员运作带来的高成本才是这个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不少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后,就向我们这样的机构租赁教练员,平日里我们的教练员是满负荷运作的,12个人都派了出去,但到了周末,不需要那么多的教练了,我们又面临教练员冗余的问题。”李军说。为此他还曾经在朋友圈发广告信息,想要招聘兼职教练。他打算让兼职教练去做外派工作,而精简过后的专职教练则能进行俱乐部最“根基”的周末班教学工作。
除了人员效率不高带来高成本外,教练员本身素质也存在一定问题。李军表示,足球培训是一个服务业,需要高素质、与时俱进的人才,但目前体育产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当前,消费者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性已经变得越来越高,认知也越来越深,理念的转变也越来越快,同时随着培训机构的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于培训产品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对于市场也是一个洗牌的过程。面对这样的竞争,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很关键。
“现在很难招到人,尤其是好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这不是光靠钱就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不愿意接受资本的投资,因为如果拿了钱还是招不到人,我一样无法扩大规模,进一步经营市场做好产品。”
而记者获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行业企业也存在这样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体育项目身处的市场发育还不到资本推动的时候。
投资者:咋赚钱看不明白
如今的体育机构并不太愿意接受资本方的介入,而另一方面,资本的投资者现在也存在一定的顾虑。面对体育产业这个诱人的金饽饽,看不懂如何盈利却成了投资者最大顾虑。
一位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公司曾推出过投资体育行业的产品。体育行业市场巨大,那必然存在较大的盈利空间,这个投资者都懂,但投资者不明白的是怎么让自己赚到这个钱。“投资体育类产品的设计往往比较复杂,连我这样做了好几年金融业务的人看了产品设计结构,都觉得过于复杂难懂,你怎么指望客户能清晰了解产品呢?而且体育行业也难有一个简单易懂的盈利标准,比如同属娱乐行业的影视业,好歹还有个上座率标准,上座率高就是卖得好,容易赚钱,虽然实际上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判定盈利方式,但至少对于不那么专业的投资者来说,会觉得了解起来容易点。体育行业就没有这么简单的标准,不是赢了场球,获得个什么奖项就代表盈利的。”他说,最后公司在苏州地区那么多客户中,投资这一项目的人寥寥无几。“当然,PE之类的资本依旧看好这块市场,我们之前推出的部分PE产品中就有相关资金投向体育产业的企业。而对于PE来说,实际上他们投资的还是公司。”
近年来,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创新项目中也多了不少影视基金的身影,但体育基金却未见。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在文化娱乐行业中相对还是更为青睐影视类,感觉其市场比体育市场的完善成熟度高。另一家银行则表示其总行曾对整个文化娱乐行业给出了三个字的意见:“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