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苏城大雪纷飞,白茫茫一片煞是好看,不过这个天气,出门一身雪,回家湿漉漉。这种天气,老苏州们有自己的“防雪神器”!
蓑衣、背心加上头上的笠帽,这一身行头现在可不多见,陈好婆姚好婆去路上兜一圈,这回头率比模特儿还高。
如今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但在以前,这蓑衣可是家家户户必备。
古诗有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衣在冬天确实能够防雪。而老苏州做的蓑衣有两种材质,一种是用棕做成,另一种就是陈好婆穿的灯草蓑衣。
一根灯草抽出来两边壳做蓑衣,一根芯子抽出来做蜡烛芯,即使是现在也很值钱,只是已经觅不到了。
如今取灯芯的工具已经失传,灯草是以前用下来的,回想年轻的时候,两位好婆不光自己做蓑衣,还靠这么手艺吃饭,一天可以做三件。
不过要学这门手艺可不容易,得蹲坐在地上整整一天,锋利的灯草还会让手变得粗糙,现在的年轻人是如何也不愿学了。到了七八十年代,蓑衣销声匿迹,下雪天里,老苏州们开始最求一种时髦的服饰,滑雪衫。
沈阿姨三十多年前在上海买了一件滑雪衫,花了一百二十块,当时可洋气了,穿了就觉得好看。
三十多年前的衣服今天看起来款式还不错,所以当年的价格就卖的很贵。不过用手一摸,薄薄的一层,根本就不暖和。
滑雪衫其实就是腈纶棉,真正穿起来还不如棉花棉袄暖和,后来出了羽绒服,这东西就淘汰了。
如今在布店老板娘陈阿姨的店里还能找到当年做滑雪衫的面料,名字叫尼丝纺,看起来质地紧密,但其实并不能防雨雪,穿起来也很闷热,所以滑雪衫在两千年之后就慢慢淘汰,无人问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