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24日开始,苏城下起了十年一遇的大雪。昨日,位于姑苏区平江街道察院场社区马医科39号后门的居民雨棚被大雪压塌,一个巨大的雪球压在棚顶,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得知情况后,社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及时联系房管所,经过1个小时奋战解除了险情隐患。
连续5天时间,平江街道共出动工作人员1800多人次,发动志愿者近千人,动用铁锹500把、扫帚500把、防滑草垫2000个,喷撒融雪盐3吨,除雪人民路、东北街、临顿路、娄门路、西北街等10余条主干道,还清除了200多条背街小巷的积雪。
清晨6时30分开始
扫除积雪保畅通
1月25日的一场大雪,下到了26日凌晨,姑苏古城银妆素裹,分外美丽,可是积雪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维护雪后市容环境秩序,1月26日清晨6时30分开始,平江街道组织街道工作人员、23个社区工作人员,共计300余人,在娄门桥、相门桥、塘坊湾桥、江宇路下穿、齐门桥、平门桥、乐桥等主要路段开展扫雪工作,方便市民、游客出行的同时,也为环卫工人减轻压力。
在娄江社区,因为男社工少,今年60岁的娄江社区老党委书记杨建民很早来到社区铲雪,一会就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下了,穿着毛衣,挥动着铁锹,身上还是不停冒汗。在杨建民看来,社工就是要为居民做实事,扫雪虽然不是大事,但也体现着社工为居民服务的精神,他希望给年轻社工做好带头作用。
调动居民广泛参与,吸收志愿者扫雪力量,也是平江街道各社区扫雪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相门社区,80岁的老党员李根林一大早赶到社区参与扫雪工作,“我是支部书记,应该发挥好党员的带头作用,我希望为小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在北园社区,不少青少年也在社区的带领下,参与到了扫雪中。
此外,市、区各路长制单位也参与到了扫雪工作中,为扫清积雪,保障道路畅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走访入户居民
关注高龄老人生活
在大雪天气下,社区中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成了每个社区工作者心中最大的牵挂。1月27日下午,相门社区党委书记翁明浩在走访中发现,家住东环新村的奚老伯是一名独居老人,腿脚不便,家中只剩下一棵小白菜,在雨雪天气中,老人无法自行出门买菜,吃饭成了一个难题。
1月28日早晨,翁明浩自费为老人送去了一只整鸡,而社区园厨坊平价菜场在得知老人情况后,也立刻为老人送去了白菜、青菜等新鲜蔬菜,不收取老人任何费用。园厨坊总经理陈海莲介绍说,“在雨雪天为老人送一些蔬菜也是想为老人做一些贡献,希望老人们能够安心度过寒冬。”同时,陈海莲还给老人留下了超市电话,让老人有需要的时候就给超市打电话,工作人员一定会第一时间送菜上门。
居住于仓街177号的徐慰宗是个低保老人,视力残疾近期又患脑梗等疾病,导致双脚行动不便,因老人一直独居房屋老旧,平时社区经常上门了解情况。考虑到下雪后老人饮食起居更困难,28日上午,东园社区及时联系了老年公寓,将老人平安送到平江街道老年公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钮家巷社区,91岁的樊英华老人因天气寒冷,气喘得厉害,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随即帮她联系了敬老院,与居民合力将其送去后,还购买了慰问品,让老人安心居住。
注重细微工作
全民行动保安全
从1月26日开始,位于人民路东中市路口的华美宾馆顶棚受到雪压开始变形,顶楼墙体开始倾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1月27日上午,平江街道便紧急联系了产权单位,将楼顶完全拆除。
在雨雪天中,大雪压弯树枝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还会危及电线。在西北街社区平齐花苑内,一棵大树的树枝压到了高压线,社区在巡查到情况后,及时和街道、供电局取得了联系。在多部门联合协作下,由供电部门切断线路,消防、供电、绿化、物业、街道、社区通力合作,对积雪进行了清理,并修剪了树枝。
据平江街道办事处主任蒋鹏介绍,截至28日上午,平江街道扫雪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并即刻全面开展了防冻工作,同时加大辖区受大雪影响下的安全隐患排查。
在北寺塔社区平门一村12幢平房附近,几乎每户人家都在自家门口搭了大小不一的雨棚,由于这几天连续降雪,雨棚上积聚了很厚一层雪,老旧的雨棚承受不住积雪重量,都在往下沉,严重的已经被压弯,甚至有雨棚直接被压塌,掉在了地上。北寺塔社区在隐患排查时发现后,立刻用铁铲把一些雨棚上的积雪扫下,减轻雨棚的承重,并对接近坍塌状态的雨棚进行了拆除以及加固。
记者在平江街道辖区内看到,不少背街小巷都喷撒了融雪盐,并且铺上了草垫,防止路面结冰后,居民摔倒。此外,辖区内的多处公交站台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都结出了冰凌,街道工作人员用铁锹、扫帚进行了清理,防止坠落后砸伤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