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沙溪镇白米泾河段长巡河时,突然发现自白米泾北闸至沿江高速段河道浑浊发黄。上报太仓市河长办后,太仓市级河长立即签发批办单,要求环保局会同沙溪镇落实人员、措施,制定排查方案,对周边企业、排污管道重新调查摸底,查清污染源。
太仓市环保局立即组织沙溪环保中队开展调查,对白米泾北闸周边工业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共出动执法人员51次,排查企业21家。经排查,确定为太仓市意德纺织有限公司车间污水沟内私设暗管,将污水排入雨水管道,再通过凡山村工业园雨水总管流入白米泾。目前,太仓市环保局已对该企业立案调查,勒令其停产,对其私设暗管排放污水的行为移交公安部门处理。沙溪镇政府在河道内泼洒药剂,目前河道水质已恢复正常。
像这样的案例,就是河长制建立后,发现河道污染所采取的工作程序,而这种程序将是河长工作的常态化内容。
去年以来,太仓不断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河长履职工作流程》《巡河日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河长工作手册》……通过一系列工作机制的制定,织牢了河长治水的“责任网”。市总河长及市镇两级河长牵头,上下齐动开展巡河工作,按照市级河长每月一巡、镇级河长半月一巡、村级河长每周一巡的频次,去年太仓三级河长共巡河万余次,全面查找并发现河道的各种问题,通过及时制定落实整改计划和方案加以解决。
河长制建立后,河长们都有一个共识——“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像浏河塘最难啃的“骨头”就是沿线无证砂石码头,带来了污染和违章搭建等环境问题。浏河塘浏河段河长认为,要彻底治理好浏河塘,这些无证砂石码头必须要整治。为此,浏河镇对沿河各砂石码头一家家做工作,言明法律和利害关系,很多码头主最终被说服,主动搬迁。如今,整治有了进展,整治评估已全面完成,签约2个,拆除1个。
实际上,自河长制改革工作推进以来,太仓按照源头防治、水岸同治的原则,不管是河道水质,还是沿河环境,都有了不少改善。
从污染源头来看,去年太仓共完成“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265家;完成了禁养区全部规模养殖场的拆除工作,并落实网格化监管,巩固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共搬出大棚763户、清理人棚混居面积4.5万平方米,整理土地1709亩。
从河道水质来看,21条黑臭河道落实控源截污、护岸、疏浚等治理项目,全部完成整治目标;完成了105个重点村共5500户农户以及岳王、鹿河两个管理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南郊、浏河等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全市铺设污水管网30.5公里。
河长制建立了,如何发挥其长效机制?太仓在今年的工作中将侧重“一河一策”根据序时进度加以落实,实现河长“治河”挂图督战,并落实河长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实现巡河、治河的长效机制。(苏报融媒记者 顾志敏 通讯员 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