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可 实习生 张恩铭)本周日,苏州人将迎来立春节气。每逢立春,民间的手工艺人都会制作许多小泥牛,唤作“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昨天下午,平江街道娄江社区请来国家级非遗传人朱文茜带领居民进行了一场“体验泥塑之旅”的讲座。
作为娄江社区特色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吴风节俗之立春”的重头戏,社区请来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州泥塑”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朱文茜。年逾6旬的朱文茜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由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塑而进入泥塑领域,从事泥塑艺术创作40多年,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她“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6年她又被授予“苏州市工艺美术家”称号。
活动现场,朱文茜为大家讲述自己40多年泥塑创作的感悟和泥塑常识。从小喜欢玩泥巴的她,17岁考入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真正走近泥塑艺术。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西园寺,跟随寺里的张永庆师傅修复了驰名中外的500罗汉像,随后她又重塑了灵岩山寺天冠弥佛像,在文山寺塑了慈航普度观音组像等,恢复了失传将近一个世纪的虎丘捏像。她的《紫砂观音像》、《紫砂弥佛》等许多作品被中国佛教协会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收藏。
“泥塑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大型泥塑,像庙宇的佛像等,一般体量较大;另一类是泥塑小品,即虎丘泥人。”朱文茜介绍,苏州泥塑以“图案丰富、高雅、细腻”著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2008年6月,苏州泥塑列入国家级“非遗”扩展名录。现场,朱文茜向居民展示她完成的代表性作品的图片,还将几件小作品带到现场。
遗憾的是,如此精美的苏州泥塑,目前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这成为朱文茜的一大心病。朱文茜在讲座中多次呼吁,希望对泥塑感兴趣的年轻人可以去她工作室看一看,也希望苏州泥塑可以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