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赵晨民
2018年的第一场雪在1月24日午夜翩然而至,清晨道路的冰冻却没有阻挡住相城区某服装企业务工人员吴某急速前行的步伐。“只跑了一趟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都帮我们搞好了,工资都拿回来了!”吴某的这番感慨,正是和他来自同一家企业的16名务工者共同的心声。
在相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这批务工者顺利讨回欠薪28万元。讨薪“最多跑一次”,援助“触角零距离”,此案是苏州市司法局健全完善“零门槛受案、一站式援助、常态化维权”机制、倾力保障务工者权益的一个缩影。
“追薪之路,是维权之路,亦是法律援助护航之路。苏州市司法局多渠道助力务工者讨薪维权,用法律之伞为务工者撑起了一片法律晴空。”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侃介绍,2017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劳动者权益类法律援助案件5151件,提供法律援助4273人次,挽回经济损失5千余万元,在省内率先开启了“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实践探索,让务工者有尊严地举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开辟绿色通道 无障碍零门槛受案
2017年10月20日,随着最后一批务工者高兴地领取到被拖欠已久的工资,660名务工者涉及金额588万元工资的艰难讨薪之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起涉及人数多、欠薪数额大的法律援助讨薪案,起源于张家港市某金属制品企业经营不善、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而停止营业。突如其来的变故下,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张家港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基本案情后,立即启动“维权绿色通道”。援助律师火线出击,加班加点多方收集证据材料,积极协调劳动仲裁机构、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并就裁决结果进行强制执行,如数追回了欠薪。
“我们把法律援助作为即办服务,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开设‘维权绿色通道’,通过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快速办理,确保务工者应援尽援。”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曹旻介绍。
在法律援助受案上,苏州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四个当场”,即当场申请、当场受理、当场审查、当场指派,把原来法定3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间缩短到“即办”。在法律援助获得方面,将务工者较常发生的工伤、劳动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均列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一律免予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使“绿色通道”更加顺畅。吴江区还深入实施法律援助“名优工程”,组织一批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优秀律师在窗口专门参与办理讨薪法律援助案件,确保案件专业化、规范化、法治化进行。
同时,全市司法行政部门与法院、人社、住建等部门建立涉务工者法律援助协调联动机制,一方面在出现涉务工者纠纷尤其是群体纠纷时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办理务工者维权案件时有效形成合力,推动健全调解、仲裁、司法等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法律援助机制,使有限的援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实施保障了务工者获得及时的法律援助,将“绿色通道”进一步升级。
筑牢服务阵地 打造半小时援助圈
前不久,常熟市董浜镇某企业员工代表老黄来到董浜镇司法所,一进门便激动地说:“我们的钱拿到了,是你们帮了我们……”边说边展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司法为民 心系百姓”八个大字。
事情要回溯到2017年5月底。当时老黄所在的毛纺企业运营不善,且身陷厂房租赁纠纷诉讼,资产遭法院查封。32位员工被拖欠近一年半的工资,百般求索无门后,他们来到了镇司法所。初步调查核实后,司法所立即协调常熟市法律援助中心上门为其无偿讨薪。2018年元旦前,案件圆满办结,全体务工者拿到了109万元欠薪后安心返乡。
针对务工者群体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苏州市司法局创新打造立体覆盖、便捷均等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全市建成法律援助中心1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70余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近700个,纵向上覆盖市、县区、镇(街道)和村(社区),横向上拓展到企业、人才市场、劳动仲裁、信访等领域,将法律援助延伸到了务工者权益保护的第一线。
推动法律援助阵地“全覆盖”的同时,依托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健全“一站式”援助机制。当事人跑到司法行政任何一家“中心”“站”“所”或“点”,都能获得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从而确保了务工者申请法律援助由原来的“进城办”变为“家门口办”,大大缩短了供需之间的距离。
为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市司法部门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援助”新模式,依托12348法网、司法局官方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平台,拓展网上申请、文书下载、咨询互动、不见面审批等功能,打造法律援助网上申请、咨询服务“快车道”。对部分条件困难、无法直接求助的务工者,积极探索“送上门”服务模式。太仓市组织村居法律顾问、12348公共法律服务队、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服务力量深入所在镇(街道)、村(社区),健全联系联动制度,及时掌握务工者法律服务需求,引导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发生量。
从推动“全覆盖”到实现“一站式”再到探索“互联网+”,确保了每位务工者都能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一张务工者权益全领域介入、服务全方位覆盖的法律援助大网正在悄然覆盖,一盘部门齐抓共管、全市协调联动的法律援助大棋局正在有效盘活。
专项行动护航 以法“护身”长效维权
“老板不发工资该找谁维权?”“突然遭遇辞退该怎么办?”1月3日,在吴中区香山街道中亿丰建设工地,一场围绕务工者维权的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工友争相围观与参与。活动以案例讲解、法律咨询等方式开展,“纯干货”分享得到了广大工友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这是苏州市司法局部署开展“法润江苏·情系民工”专项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苏州市常态化护航农民工“讨薪”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这项服务农民工的专项行动从2017年12月启动,到2018年2月结束。
多年来,从“春风行动”到后来的“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再到现在的“法润江苏·情系民工”专项行动,苏州市司法局一直秉持集约化、常态化原则,通过整合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四个方面的保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工维权活动,积极为农民工维权送上贴身法律“护身符”。
精准走访排查,矛盾化解更加“安心”。以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抓手,发挥人民调解维护农民工权益“安全阀”作用。建立企业欠薪预警机制,深入企业、工地、劳务市场等开展农民工薪资支付情况专项排查,重点排查建筑施工、家政保洁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重点领域以及员工人数较多、运营情况不佳的企业,实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
整合行业资源,法律服务更加“贴心”。以“法企同行”活动为契机组织青年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定期走访用工企业和建筑工地,帮助企业和建筑承包商开展“法律体检”,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排查劳动争议隐患,宣讲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合法用工,杜绝恶意欠薪行为的发生。有效发挥律师事务所“劳动争议人民调解”职能,积极解答民工咨询,引导民工树立合法维权观念。强化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爱侣援助等惠民举措实施,推广“云公证”平台业务办理、电话预约办证等便捷服务农民工举措。
紧贴法治需求,法治宣传更加“润心”。结合元旦、春节节日期间农民工法律服务需求特点,以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活动,通过发放法治春联、维权手册等普法书籍资料,举办法治讲座、法治文艺巡演、法治灯谜竞猜等法治宣传活动,借助法治文化阵地、“法润民生”微信群平台、“苏州普法”微信、“e同说法”手机App等新媒体载体打造学法阵地,使务工者在灵活便捷、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能力。在农民工维权过程中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发挥“以案释法”作用,及时发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提升用工单位和农民工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意识。
“‘法润江苏·情系民工’专项行动,聚焦农民工集中集聚、纠纷多发易发行业和领域,以化解劳资纠纷、保障民工工资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民工法律服务和权益保障,提升用工单位和农民工法治意识,把法治阳光播撒到全市每个角落,是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工兄弟送上的春节‘大礼包’,不断提升他们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春节前夕,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侃再次向全市法律援助机构重申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