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杨天笑
编者按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的新部署。
根据国家标准委《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和江苏省委、苏州市委要求,苏州全市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大网格”、权责“大清单”、共享“大数据”、服务“大平台”、综合“大执法”、高效“大监管”、绩效“大评价”、区域“大生态”等系列改革任务,较好完成了阶段性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试点工作。
苏州各地在实施操作过程中,结合各自实际,不搞“一刀切”,按照“规定动作要做实、自选动作更管用”的原则,切实做到社会治理领域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努力打造全市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整体形成社会治理的一张“苏州名片”。
【张家港市】
提高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效能
在前期便民服务中心、数字化城管在社会管理中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张家港市依托“互联网+”,整合“城市e管家”与便民服务中心资源,提高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效能。
张家港市12345热线整合归并149条民生服务热线,将110非警务移车服务由12345热线承接,业务受理范围包括政策咨询、生活求助、监督投诉3大领域、24类共219项服务内容,整合联动政府部门84个,日均接线超过6000个,办结率达100%,回访满意率超过99%。
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发运行“城市e管家”服务系统,目前已完成二期建设。截至目前,张家港“城市e管家”注册用户超过5万人,累计受理各类城管投诉20万余件,办结率92%,市民满意率95%以上。
对原有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进行升级,建立一个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大联动指挥平台,整合12345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数字化城管平台、公安、消防、民政、卫生等资源,设置人口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监督受理子系统、乡镇电子台账管理系统等功能,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平台建设,打通区(镇)、职能部门、村(社区)信息通道,实现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
【昆山市】
安全、稳定、有序,事件处置“闭环”流转
去年8月,昆山市张浦镇成立全省首家区镇社会治理联动中心,全镇所有社会管理信息都在这里汇集,所有社会事件都在这里分析研判、协调指挥、调配处置,成为张浦社会治理名副其实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在全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建设中,昆山市围绕“安全、稳定、有序”总要求,通过基础信息“一张网”采集、事件处置“闭环”流转、多源数据“一体化”共享,联动平台“实战化”打造四个体系建设,确保“隐患排查在源头、矛盾解决在网格、服务推送到身边,联动处置见实效”。全市划分为15个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一级网格、311个村(社区)二级网格和1517个基础网格,所有网格全部且唯一编号上图,形成全市网格“一张图”,梳理出涉及组织、综治、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88项基层社会治理职能,明确每一个事项的工作内容、处置标准和责任单位,以“1+N”模式科学合理地配备网格长(员),基础网格发现的问题由下至上,逐级受理、分类处置、全程跟踪、及时反馈,形成一个工作“闭环”。
【吴江区】
系统化集成式改革“三步走”
在城市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吴江区升级建设网络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在去年年中出台系统化集成式改革的两年行动计划,走出一条以城市综合治理、社会综合治理、基层集成治理为各阶段特征的“三步走”改革之路。
通过划小治理单元、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配强治理力量、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升级联动平台、提升社会治理智能水平、综合执法改革、强化社会治理执法保障,吴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形成了“241”的总体框架,建立了“六个一”的工作机制,实现了“721”的工作目标。“241”总体框架是指“两纵四横一平台”,“两纵”为联动指挥中心四级架构和区、镇综合执法两级架构。“四横”为区、镇、村(社区)、基层逐级细化的四级网格。“一平台”指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是整个联动机制的神经中枢。“六个一”的工作机制是指以全区899个基层网格为依托、以联动指挥平台为中枢、以综合执法力量为保障建立的一张网格管治理、一个号码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流程、一套机制管运行、一个办法管考核的网格化运转机制。“721”工作目标是指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实现70%的问题在基层网格内解决,20%的问题通过上推至上级网格联动解决,仅有不到10%的问题通过执法解决。
【姑苏区】
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古城保护是姑苏区的首要任务。要真正做好保护文章,就要让老百姓全面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目前,该区正在实施的居民自治项目已达1135个,带动大量居民参与社会治理,一个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初见成效,姑苏区也由此成功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但在此过程中有些诉求社区想分忧却能力有限。为此,去年3月,姑苏区将原17个街道强力合并为8个,重整古城资源,彻底改变原板块“多而散、小而弱”格局,使得街道布局更合理、区街分工更明确、人员编制更精简,社会治理资源重心进一步向基层下沉。
日前,姑苏区委托第三方对全区96个社区进行和谐社区满意度的抽样调查,475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古城居民对社区总体满意度达94.7%。
【吴中区】
紧扣核心要素实现联动机制精准化
作为全市推进联动机制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吴中区在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中的核心创新点是下“硬功夫”厘清“两份清单”。一份是“事件责任清单”,围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会同安监、住建、公安、消防等部门,及时对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危险源安全管控、人员密集场所、流动人口、出租屋、重点人群管控等重要事项进行梳理扩展,目前已充实事件责任清单,分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4个大类、35个小类、264个细类,共计645个问题;另一份是“部件责任清单”,在对3个试点板块中心镇区完成普查、确权、入库的基础上,对全区其余11个板块确定普查范围线,并已全面完成数据采集,确保每个部件的编号、位置、所属网格、主管单位、建设单位、养护单位等“身份”信息清晰。
在完善“两份清单”的基础上,吴中区打造一张边界清晰、责任到位的治理“网格”。全区共划分14个一级网格、212个二级网格、945个三级网格,共配备三级网格长923名、指导员2104名、协管员1457名、参与员3330名,通过线上智能化平台+线下大联动中心“中枢”,建成一个集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理反馈、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闭环”操作系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联动机制精细化水平。
【工业园区】
社会治理从局部智能到全域联动
园区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建立“三库”“三通”(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和政务通、居民通、企业通)的“城市大脑”。目前,依托“城市大脑”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园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提供63项社区业务的网上办事入口以及20项居民生活办事指南,每月自然人事项办件量超1.9万件,业务平均办结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依托信息化手段,园区通过建设两大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扫除监管盲点,其中“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平台”已汇集工商、质监、税务、环保、安监、人社等部门信息,覆盖5200多家企业;“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包含企业90个维度的数据,形成企业“信用身份证”,已覆盖园区所有企业。
园区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打造社会治理新平台,在每个邻里中心设立标准化“民众联络所”,全天候免费向社会开放,一站式满足居民多元需求。鼓励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设立园区“创益+”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成立“园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建设全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评估体系,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共治的良性格局。
【常熟市】
权力下放实现“一支队伍”管处置
常熟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整合各类平台资源,建成了社情民意、城市管理、企业监管、涉稳隐患、重点人群五大数据库;联动指挥、电子地图应用、企业监管预警、公共安全监管、指标统计分析研判、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智慧社区和信息采集移动终端九大基础信息平台。
其中着重加强三大功能平台建设:(1)做强电子地图应用平台。将人、事、物、地、情、单位、组织等各类社会管理要素全部纳入一张地图,进行要素数据的实时关联和智能分析。(2)做实企业监管预警平台。将全市四万余家企业录入联动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监管,对企业“健康状况”进行体检、评分,有针对性地分级管理,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实时预警。(3)做精指标统计分析研判平台。通过对纳入系统的各类要素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对重点问题、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单位)动态监测预警。
目前,常熟市分两批将603项权利下放镇(板块)综合执法局,并对服装城、度假区两地进行授权执法,全市共850名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初步实现了“一支队伍”管处置。
【太仓市】
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融合双赢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政社互动”实践的地区,太仓在新一轮社会治理创新中先行先试,进一步厘清党组织与社区组织自治、社会组织间的职责和功能,探索出社会治理新途径。
去年以来,太仓着力提升阵地政治功能,让“党建元素”处处可见,推动十九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同时,积极探索“融合式发展”区域共建新路径,将党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推动党组织嵌入网格,把党员选派到网格节点,分区包片联系群众,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
着力深化“党建引领、政社互动”,太仓市成立社会组织党委,设立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党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各类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公共服务、帮扶弱势群体,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安全阀”作用。
作为目前太仓规模最大的社会组织,德颐善党总支通过党员与服务对象中近600名党员结对,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同时,党总支与西区社区等20多个村社区、爱心企业党组织结成“红色联盟”,共同为特殊群体开展定制服务,探索社会组织开放式党建新路径。
【相城区】
健全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
在机构整合上做“减法”,将区综治办综治中心、数字城管、便民服务中心及公安机关非警务类警情接报相关职能进行整合,设立相城区社会治理联动中心,挂牌“区便民服务中心”牌子。联动中心对分散的社会治理事项进行牵头管理,督促、协调各地各部门依法履职,解决好群众的各项民生类诉求,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
在人员力量上做“加法”,通过优化整合和划转调剂等方式为联动中心选齐配强素质高、业务精、服务优的工作人员,并将以购买服务等方式继续充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力量。
在职责运行上做“除法”,联动中心设立后,依托一个联动平台,明确一个民生热线,健全社会治理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全流程联动运行机制,力争做到救助信息集中受理、事项分派智能运行、事项承接权责明确、事项处置及时高效,逐步实现社会治理各方管理框架的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
【高新区】
双中心牵引全网格维稳
高新区设立新市民事务中心和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心,通过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信息共享、深化触发联动,构建起“双中心牵引、全网格维稳”的工作格局。
高新区创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的专职机构——苏州高新区新市民事务中心,实现新市民社会服务管理转型升级,有效夯实社会平安稳定基础。该中心整合公安、人社、教该中心整合公安、人社、育等17个单位资源。通过“全个单位资源。通过“要素采集、多主体参与、要素采集、多主体参与、全过程宣教”实现“寓维稳于服务”宣教”,实现“寓维稳于服务”。
高新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心于2017年9月成立,现拥有月成立,53家成员单位,涵盖全区所有家成员单位,职能部门、街道)职能部门、镇(街道)属地板块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受理事项涵盖各项社会日常管理内容,涵盖各项社会日常管理内容,并与110接处警中心实现数据对接,资源共享。对接,资源共享。中心行使监督、指挥、协调、研判等职能,及指挥、协调、研判等职能,时解决群众反映各项诉求。时解决群众反映各项诉求。高新区枫桥街道通过党建引领,新区枫桥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多网融合,带动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力量,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多层协商共谋、元主体参与、多层协商共谋、多方联动共推的全员维稳模式。方联动共推的全员维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