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在苏州高新区启动建设后,一直备受关注。今天(3月28日)记者获悉,经过近5年发展,目前在该基地注册的科技型企业已达17家,总注册资金近2亿元。一批和城市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的“黑科技”在苏州落地生根。
无人机+智能计算 打造村落“活态档案”
自然村落3D全景图
上午在位于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副总周淮浦正在监看“wish 3D” 的运行情况。电脑屏幕前,是福建一处自然村落的3D全景图,随意拖动鼠标,村落里的每一处场景都尽收眼底,和现实状况一般无二。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还可以在手机上查看。
周淮浦告诉记者,这些影像都是靠无人机拍摄,再加上后期电脑自动建模运算完成的。拍摄时,他们会设定好机器飞行的轨迹,实现多角度拍摄。之后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后,通过图像自动识别、智能运算,就可以还原成真实三维模型。“主要都是机器在做,以前要画出这样的地图,一平方公里至少需要3到5个技术人员,使用电脑软件花一周时间。现在一个人花费一天就可以完成了。”此外,通过新技术合成的3D地图分辨率达到了 3至5厘米。“比如有个人掉了一部手机在街道上,地图上也可以清晰显示。”
周淮浦说,目前上述技术已应用在一项全国范围的保护传统自然村落的项目上,苏州的一批村落也被纳入其中。“通过绘制3D地图,一方面可完好地保存自然村落的影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村落形态,便于对其进行开发性保护。”周淮浦说。
“天眼”监测 企业违建无处遁形
“开放高分遥感影像地图服务”系统
除了快速绘制3D地图外,在基地里的另一家科技公司,这块大型的触摸屏也充满科技感。地图上详细显示了高新区3000多家企业的分布。公司负责人雷一鸣,一边用手滑动着屏幕,一边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为高新区打造的“开放高分遥感影像地图服务”系统。
“这些地图都是使用了卫星拍摄的数据制作出来的,一共使用了4颗国产的亚米级卫星,分辨率可以达到0.5至0.8米,就是说在地图上,0.5至0.8米的物体都可以看到。”
通过这幅地图,可以全盘掌握新区所有企业的具体形态位置、占地面积等。雷一鸣说,有了这个系统后,对于企业违建、非法用地或者是获得土地使用权后,迟迟不动工等状况就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接下来,系统还会接入新区的工商、税务等部门数据,从而精确地计算出每一亩工业用地的产值,帮助政府更好进行企业规划布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卫星绘图技术,完成这样一幅企业分布图,只花了3个月时间。“如果是传统方式,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
地理“黑科技”扎根苏州 4年斩获百项专利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是中科院地理科学资源所在苏州高新区建设的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基地采用“1+1+n”的架构模式,即1个研究院-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1个产业园(中科苏州地理信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N个集群载体。重点开展地理信息、地理文化、地理教育、地理健康等领域的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截止2017年底,该基地内注册科技型企业17家,总注册资金近2亿元。目前已承担国家、中科院、省市科研及产业化研发项目10余项,获得各类发明、软件著作权等10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