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北桥街道,全国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
这几年,在苏州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进程中,北桥街道立足自身文化特色,紧扣公共文化发展脉搏,以“公共文化事业推广”和“公共文化产业推进”及“创新公共服务新业态”的“两推一创”为抓手,着力打造苏州再升级版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集群,探索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模版、新思路、新标杆,加快文化小康建设步伐。
“三化”引领夯实公共文化事业基础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重点是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北桥街道通过提高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突出特色化,做大公共文化事业推广工作,推进文化小康建设。
多年来,北桥街道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街道现有综合性文体中心1个,建筑面积2700平米;特色文化场馆8个、200平方米以上村(社区)综合文体活动室13个、农家书屋10个、苏州图书馆分馆3个, 3个三星级评弹书场实现了常态化免费向居民开放,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7平方米。
去年以来,北桥街道继续发力丰富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大型广场文艺演出16台,依托荷缘戏曲文化社及灵峰喜洋洋等优秀戏曲团队开展送戏演出10台,结合元旦、重阳等节庆送戏进村进敬老院8台,各村、社区购买文艺演出12场次,选送文艺节目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21场次,3家公益性书场举办评弹表演超900场次,并承办第三届苏州市“冶长泾杯”戏曲票友大赛,全年文化惠民活动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次。
群众文艺团队是戏曲之乡的一大特色。去年,北桥街道组织本土戏曲团队编排大型锡剧大戏《珍珠塔》,原创锡剧小戏《送饭》参加第二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戏剧作品决赛,北桥中心幼儿园少儿评弹节目受邀3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春节大联欢、全国少儿戏曲六一晚会演出。加大对宣卷、船拳、周氏中医、核雕、糕模等非遗项目的传承艺人的保护,帮助培养传承队伍。
“1+4”平台提速公共文化产业发展
2013年,苏州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5年来,公共文化服务的“苏州模式”瞄准“升级版”的总要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动设施布局从“全设置”走向“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北桥街道打造的“再升级版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集群”,以“1+4”模式,即整合一个平台,引进四类产业,通过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将公共文化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后一百米”。
一个平台就是大国工匠•智慧谷•中国艺术高校产学研集聚区。作为中国首个艺术高校产学研集聚区,涉及商业、艺术品展览、展示、销售、知识产权交易等产业及大学生双创平台。该项目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通过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的模式,汇聚全国艺术高校师生、传统手工艺领域顶级工匠和文化创意行业先行者,开创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模式。
四类产业之一是新时代国民教育,涉及教育、培训、书籍出版、文化交流等产业。北桥引进的抱云堂书院(苏州分院),是基于全国知名文化、书法大家言恭达先生主办的文化公益项目,定位服务于新时代国民的学习与教育事业。
第二类是全民阅读深化,涉及文创产品开发、展览、展示、销售、文化活动等产业。北桥计划建设的江苏全民阅读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国内第一家以“全民阅读”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时也是(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江苏省全民阅读办、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等机构的创新性文创实验项目。
第三类是中国书房主题文化空间打造,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支持为契机,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市场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和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中国书房——文创实践基地”(区域运营中心),其中主要包括主题书房、城市书房、乡镇书房、社区书房、大学书房、企业书房、少儿书房、女性书房、家庭书房等九大类书房空间建设项目服务计划。
还有一类是是新中式公社引领文化制造业转型,涉及住宅、家具、图书、服装、饮食、家居等产业,力争把“新中式公社”打造成市场上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和品牌,为日益增长的“中国文化”消费群体,提供新中式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产品。
创新业态,提供国家公共服务现代化解决方案
尽管苏州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经走在了前列,但依然存在着公共服务的融合性不强,特色品牌不突出的“短板”,要解决公共服务体系与苏州城市能级不匹配的问题,需要赋予其新内涵,体现创新性。
在北桥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中,对创新公共文化业态进行了大胆尝试。
——盘活存量,打造旗舰型文化综合体。盘活北桥街道原人才公寓37000平方米(北海商圈),由项目方和街道集体资产公司共同出资,在不占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施大国工匠•智慧谷项目。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首创,也是唯一的一个建立在苏州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的产业聚集区。一方面,凸显社会效益。整合小、乱的资源,提升区域环境,实现第三产业业态转型。另一方面,带动经济效益。预计前三年的预计收入为3000万元左右,可同时容纳1500名师生的吃、住、行,到2021年,每年约有5万人次入驻,每年利润总额约2300万元,融合大师工作坊、江苏全民阅读文化创意产业园,从而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综合体。
——品牌提升,打造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论坛—苏州论坛。针对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在全民阅读体系的架构和创新上,发挥智库的作用,围绕着公共文化、时代核心价值观及公共教育,打造一个公共文化领领域的“博鳌论坛”,为国家公共文化的发展进行理论引导,从而形成事关中国公共文化发展的解决方案。
在进行公共文化事业推广与公共文化产业推进的过程中,北桥街道打通界限,围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正确处理改革一般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深化改革思路和举措,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着力增强文化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
戏曲之乡正在大步迈向文化小康。(苏报融媒记者 周澜源 顾玲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