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又要骄傲了!昨天(4月26日),《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2018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苏州连续三年上榜,这次更是位居第五位!
这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榜单呢?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他们认为行政级别和GDP已经不能恰当地反映城市商业魅力和经济增长潜力。他们用170个品牌和19家互联网公司的城市数据,已连续三年做出了覆盖338个中国城市的榜单。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最新一年的170个品牌商业数据、19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排名结果为四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苏州本次位列新一线城市第5位!要知道2016年苏州仅仅排在13位。短短2年,苏州凭什么在这些时间里排名骤升?榜单考核的依据又是哪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五大指标——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综合计算得出。
商业资源聚集度在消费领域,商业品牌选择城市和具体的店址时,都会在针对城市当下经济环境、消费力和未来潜力展开充分研究后作出理性决定。
苏州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2018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中国城市GDP,苏州以17000亿元,同比增长7%,排名全国第七。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50元,比上年增长8.1%。新型商业模式迅猛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万亿,达1.1万亿元。同时,苏州中心、龙湖天街、W酒店、盒马鲜生江苏首店、苏州奥体广场、苏州Tiffany专柜、已经规划的华贸中心......众多商业项目都择址苏州,正说明了苏州的商业氛围极具吸引力。
城市交通枢纽性指数
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目前已开通轨交线路共3条,轨交运营里程突破100公里;3、5号线都在建设中。未来苏州地铁将形成四通八达的巨网,9条轨交、3列轨电、6条市域轨交线。
(上图路线仅供参考)
铁路建设上,“十三五”时期,苏州将规划建设通苏嘉铁路、沪苏湖铁路、南沿江铁路、沪通铁路二期工程及太仓港疏港铁路等项目,实现“市市通铁路”,使各县市、区交通网融入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高铁圈。通过推进“三横一纵”的“丰”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构筑“快速、高效”的对外运输通道,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人活跃度
苏州的经济发达,居民拥有强大的购买力。据市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104元,比2016年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98元,同比增长7.9%。
还有数据显示,苏州人平均每个人的年度奶茶花费达到100元。综合全市人口,这一年我们喝了1000000000元!按一杯奶茶20元算,也就是大概5000万杯奶茶!
令人惊讶的是,苏州的夜间活跃度指数得分最高。从晚上22点开始到次日凌晨6点前,苏州有30.9%的公交线路仍在提供服务;观前街、李公堤、十全街,金鸡湖各类酒吧、休闲娱乐场所让苏州的夜更精彩。
生活方式多样性
数据显示,苏州观影人次达到3351.2万,电影票房10.6246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总票房榜单上稳居第九。
而对“吃货”来说,在苏州居住等于住在“美食天堂”,每天可以吃的不重样。
未来可塑性
创业环境和城市是否有能力吸引人才是指标考虑的重点。苏州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仅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就聚集了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西交利物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等近20所高校在这入驻。
苏州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聚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苏州去年发布了“人才新政40条”,各地各部门也都拿出了力度十足的引智举措。截至去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44.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数量为20.05万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总数237人,其中创业类人才占全国15%,居大中城市之首。
创业指数方面,仅仅是去年八届精英创业周就成功为苏州吸纳创业项目2564个、创新项目433个,累计注册资本超234亿元。这批项目的集聚发展,对苏州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经济的同时,苏州也着眼于环境保护,多次蝉联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
按照《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未来5年,苏州将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具有创造活力的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最终苏州将建成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无论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苏州已经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未来的苏州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