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雨水取代高温唱起了主角。除22日至23日上午天气晴好以外,其余时间多阴雨天气,明显降雨时段出现在24日夜至25日夜。其中北部沿江的张家港、常熟、太仓雨量达到了大暴雨量级,苏州达到了暴雨量级,吴江中雨,东山和昆山大雨。连日阴雨,天气虽凉爽,但湿度较大,空气仿佛都能“拧”出水来。梅子熟时江南雨”,眼下枇杷已渐退市,杨梅就快采“摘了,许多市民疑惑,今年入夏比常年早近半个月,是不是梅雨也会提早赶来登场呢?
连日阴雨似“梅”却非“梅”
今年初夏,天气君的脾气还真有点“暴”。5月12日入夏以来,苏城先是经历了一波5月份罕见的高温天气,随后气温稍稍“温和”了几天,上周四夜里开始,苏城出现了明显的降水过程,南部地区雨势25日下午明显增强,市气象台当天上午发布了今年以来的首个暴雨预警。上周末小阵雨仍时断时续,天气湿漉漉的。换洗的衣物、被套、枕套、浴巾一直干不了,打算趁双休洗晒的计划被打乱,许多市民以为黄梅天提前到了,都盼着太阳能快快露出脸来呢!
“近期持续阴雨,有时雨量非常大,多日不见太阳,这种天气还真有点像黄梅天,不过苏州目前并没有入梅。”苏州市气象台专家程维忠介绍,初夏时节,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江南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形成的一条稳定降雨带的影响,会出现一段潮湿、多雨的时期,俗称黄梅天。从目前来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还不够,其所处位置也尚未“完全到位”。一般来说,苏州常年入梅的时间在6月16日前后。
记者了解到,气象上有“早黄梅”的说法,上周持续阴雨,算不算“早黄梅”呢?对此,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所谓“早黄梅”,一般出现在正式入梅前的7天至10天,眼下芒种节气未至,时间尚早。气象上是根据大范围的天气形势背景,天气系统的地理分布特征、强度,以及气象要素等条件来确定入梅、出梅时间的。当雨带进抵或形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开始的那天就叫入梅。随着暖湿空气的加强,温度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季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
多食蔬果注意居室温湿度
苏州本周五就将进入汛期,眼下距入梅还有半个多月。上周末,苏城家家户户开始陆续忙“备夏”,市场上的除湿、消暑、防蚊等夏令用品也开始热销起来。
专家提醒,近期天气非常潮湿、闷热,细菌容易滋生,食物一定要新鲜,饮食要注意清淡,少吃高脂肪和热、辣、油腻的食物,注意保护好肠胃。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体毛孔舒张开来,易受暑热的侵袭,体内水分散发也比其他季节要多,需要及时补充。专家建议,夏季是各类瓜果蔬菜的上市旺季,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蔬果中含的水分,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是补水的绝佳选择。入夏多食蔬果,更利于清热止渴解暑,苦瓜、黄瓜、丝瓜、菜瓜,以及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均属于凉性蔬果,高钾低钠,还具有降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湿热天气室内要注意通风和降温,可用电扇、空调、除湿器等来改善居室的温度、湿度。专家建议室温宜控制在19℃至24℃,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至50%。一项研究发现,室温在18℃左右,相对湿度在40%至60%时,人的精神状态会比较好,工作效率也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