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正在着力打造一批河长制省级样本河道,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还老百姓“绿水青山”。
今年以来,张家港市积极推进4条省级样本河道打造工作,确保将样本河道打造成河道治理保护的范本、河长制工作范例、生态河湖建设的范式。根据实施方案,张家港计划用5年时间,到2022年全市有规划保留重点村、特色村的行政村每村至少建设1条美丽河道。目前,2018年第一批31条美丽镇村河道建设方案已经确定,正在加快实施。
打造4条省级样板河道
作为张家港打造的样板河道之一,新沙河风光带景色秀丽,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波荡漾。通过拆除沿河违章建筑、整治直排点和水生态修复,如今的新沙河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排涝、灌溉等功能,更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再现江南水乡优美风光,增强群众获得感,张家港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美丽村庄建设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河长制为抓手,按照水清、岸绿、景美、适宜休闲游憩的标准,全力推进美丽河道建设。要求对美丽河道沿线10米范围的违章建筑予以全部拆除,否则一票否决。同时,为方便沿河周边群众休闲健身,美丽河道标准中特别明确,美丽河道沿河要建设长度不少于500米、宽度不少于1.2米的健身步道。
据了解,张家港计划打造一干河-新市河-新沙河、朝东圩港-环城河、常沙河和农场河4条省级样板河道。一干河-新市河-新沙河,经开区(杨舍镇)正在大力实施新沙河南段综合整治,共拆除新沙河沿线约5415平方米违章建筑;完成沿河21户约5000平方米民宅拆迁;全面拆除沿河8家码头作坊,拆除河北印染小区“散乱污”企业(作坊)107家,;完成南二环路至金塘路(长约2600米)河道二侧的绿化和景观工程,并将金塘路至江阴界(长约3000米)结合老沙路改造列入计划;冶金园(锦丰镇)将对一干河店岸村段沿河违章建筑进行拆除,目前已经完成丈量评估工作,恒丰工业园区企业已经开始逐步签订协议。
作为引清通道的朝东圩港-环城河,大新镇、杨舍镇重点开展非法码头整治、清垦补绿工作;常阴沙园区对常沙河、农场河在违建拆除、家禽养殖、水系整治、清垦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河道的相关节点上高标准开展绿化美化,确保样本河道的标杆效应。
启动“无违建村(社区)”行动
今年4月,张家港在苏州率先启动“无违建村(社区)”建设行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容貌。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抓好涉河违法建设管控、非法占地、影响环境容貌、存在公共安全隐患等6大类违建治理,通过分门别类形成清单,综合采取补办手续、限期拆除、没收处置等措施,制定“一违一策”,严控违建增量、削减违建存量。把“无违建村(社区)”建设与“美丽村庄”“美丽河道”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优先推进“国省干道”“美丽河道”“美丽村庄”沿线的违法建设治理,让百姓切实看见张家港城乡高质量建设的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试点开展长江等河的智能巡河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监控防护能力,建设数字河道,张家港在长江、一干河试点开展智能化监控改造项目,通过建设河道三维模型,在数字平台系统上进行展示,叠加管理“三维+实景融合”、多点综合监控等多项核心技术手段的应用,构建精细化、智能化的河道管理与服务创新体系,打造安全、美好、现代化的数字水域。
试点先行,村民自治模式成范本
今年年初,大新镇中山村北横套段被列为涉河拆违整治试点,计划对北横套河沿线1700米长,涉及21家农户的区域进行规划布局,主要是对农户家后辅房进行拆除并统一空出5米安全距离。
中山村党总支书记、镇二级河长刘钧带头,挨家挨户的开展动员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拆违难度和阻力。目前北横套东段600米约21户村民,已有20户村民签订拆除违协议,其中18户已拆除到位,西段600米的拆违工作也已启动,待拆违工作完成后,计划将北横套打造成配套绿化、人行步道的北横套风景带,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据刘钧介绍,北横套河长制改革的推进,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不久的将来,一个融朴墅十二宅青年文化创意街、北横套沿线风景带、1公里环水健康步道、扬州大学30亩校园实验基地的生态漫悠小邨将在村民眼前煜煜生辉。
河道治理要从根源开始,为进一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今年1月,金港镇在长江村进行试点,在区镇三级河长体系基础上,对村域的5条镇级河道、29条村组河道,采用村干部及村民小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村民河长”管理办法,河长随时对河道进行巡查,有关问题及时发现、上报,及时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3月份在区镇各村进行了推广,目前各村均实行了河道网格化管理,为河长常态化巡河、部门系统性治河、护河奠定坚实基础。杨舍、大新等镇将河道保护列入村规民约中,利用村民理事会、议事堂等多种形式来宣传保护河道的重要意义,福前、善港等村的河道保护已全面走上正轨。(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通讯员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