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进苏州古城区,想给自己的爱车找个"安身之地",那可真费劲。寸土寸金的古城区,车位肯定算得上是稀缺的资源。
苏州的车位稀缺到什么程度,如何来缓解?
想解决这个问题,那首先要摸清古城区车位的"家底"。
近日,苏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苏州停车资源基础数据普查的通告》。
通告内容显示,从现在起,将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整个姑苏区范围,包括沧浪街道、吴门桥街道、双塔街道、平江街道、苏锦街道、金阊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总计面积85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的公建类、居住类配建停车场,以及路外公共停车场和道路停车场等,开展停车资源基础数据普查。
这次停车资源普查的详细内容包含停车场的基础属性数据,如建筑物名称、建筑量、年代等;停车场的车位供给信息,如地面、地下、机械、停车楼的车位数量,充电桩规模,车位管理和收费方式等;停车场的车位停放信息,如反映居住区停车矛盾的夜间停放车信息,反映办公区停车矛盾的上班停放车信息,以及反映商贸、旅游停车矛盾的节假日停放车信息等等。
参与普查的调查员将佩带相关证件,到现场进行信息登记。
截至目前,苏州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80万辆,名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上海。
和汽车保有量突飞猛进相比,苏州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明显滞后,尤其是位于古城核心的姑苏区,车位难求已成为民生难题。
以古城区道路停车资源来说,姑苏区77条道路5787个临时停车泊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车主的停车需求。
因此,除了普查各类建筑、公共停车场、路内的停车位供给、使用情况外,这次停车资源普查还安排包括居住、办公、商业、学校、医院、景区等典型业态的停车吸引特征调查。
调查每天停车时长、停车周转率指标,并针对停车矛盾突出的学校、医院、景区开展专项停车调查,为后期停车设施规划、管理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苏州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 范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