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刺绣行业20余年的林多妹是苏州盘金绣传人。她沿用清末龙袍盘金工艺,独创结合苏绣与粤绣的新型盘金绣工艺,多幅作品荣获各工艺博览会奖项。林多妹的制绣作品图案美观、色彩逼真,针法活泼细腻,绣工精细驰名。其金绣作品中的金龙,富丽堂皇,更显非凡的皇家气派,同时吸取了日本盘金绣的长处,并被日方美誉为“苏州金针”。
昔日的窘境
为“讨生活”长桥绣娘远赴他乡
1965年,林多妹出生在原长桥镇的华村。当时全村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刺绣,尤其擅长盘金绣。林多妹从小就跟着奶奶学习刺绣,13岁起开始靠这门手艺赚钱。1983年从学校毕业后,林多妹在家接揽盘金工艺制品独立加工制作,以贴补家用。1985年,她应聘苏州后庆刺绣品外贸公司,从事盘金绣工作,得到了前辈手工艺人的真传,自此在盘金绣技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刺绣在这里逐渐衰落,为了实现行业集聚效应,林多妹不得不将工作室搬到了苏州高新区的镇湖刺绣一条街。在刺绣名家和刺绣名坊林立的镇湖,林多妹依然坚守着盘金绣的技法。
2001年,林多妹接触到了来自日本的盘金绣技法,进入了浮雕形式的盘金绣这一新技艺的研究和生产,甚至在日本的生产工艺基础上更有自己独特的创新。2002年,她与朋友合作,在镇湖开办绣品销售门市部,在研究生产盘金绣制品的同时努力把盘金绣推向市场。
2006年,林多妹创建了“林多妹金绣艺术工作室”。 同年10月,她为江苏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江苏大厦”新楼高级行政套房客厅,制作名为“荷花翠鸟”(乱针绣)以及盘金绣与平绣多针法结合的作品《玉堂富贵》两幅,同时还为“江苏大厦”贵宾餐厅绣制油画作品两幅,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好评。
如今的行动
为传承技艺长桥绣娘“回家了”
2013年起,长桥街道不断向她伸出橄榄枝,邀请她“回家”。当年11月,林多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长桥选择工作室的新址。很快,越湖名邸小区里的“老街”吸引了她的注意。这条街坐落在居民小区中,古色古香,周围有亭台楼阁环绕,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我做的是老手艺,这里的风格是仿古建筑,非常合拍!”她激动地说。12月,林多妹新的工作室在这里成立。
吸引林多妹回来的原因,除了优质的硬件配套资源外,最重要的是她渴望“带一带老家绣娘”的迫切心情。林多妹说,以前在镇湖做刺绣时,偶尔也会请老家蠡墅一带的老绣娘帮忙赶工,但每次回来都觉得有些“心寒”:“我小时候这一带的刺绣是多么繁华啊,但现在除了一些老人,几乎看不到有谁在刺绣了。如果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盘金绣不要说技法提升,连传承都很困难。”
工作室开张后,林多妹在周边的小区贴了很多招工广告,让她意外的是,前来应聘的老人多达几十名。经过一番挑选,林多妹最后雇了17名绣娘,其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年纪最小的也有40多岁。大家都很开心,因为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把她们聚在一起做盘金绣了。
2014年,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林多妹的一幅双面盘金绣作品《白鹭》备受瞩目,业内人士评论:“色彩搭配和主题选择都非常有创新,盘金绣已经很多年没有绣出这样的作品了。”对于林多妹及当地诸多绣娘来说,《白鹭》的意义更在于,它是长桥街道整体刺绣行业“回归”的标志之一。
“像盘金绣这种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化遗存,要想保护好这些宝贝,老百姓的力量不容小觑。”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将相关文物古迹知识通过橱窗、讲座等形式宣传普及到群众中去,使每一个人有保护古老文明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并把行为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苏报融媒记者 范易/文 吴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