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由水利部门获悉,《吴江区主要水产品种生态养殖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日前出台。《规范》的出台,主要在于填补本地生态养殖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基于现状提供整改方案,助力吴江乡村振兴建设。
据了解,吴江的水产养殖经过多年探索,几个主要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在规范尾水处理、管控养殖密度等方面还存在欠缺。目前,全区6类主要水产品的养殖面积超过12万亩,占水产品养殖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而年产值更是占水产品总产值的近80%。规范这6类水产品的养殖方式,能够推动改善吴江水环境质量,同时也为其他水产品的生态养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吴江地区河蟹、青虾的养殖池塘普遍大量种植水草,水质情况较好,只需初步净化即可达标排放,但另一方面,水草腐败后又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水草的后续处理工作也被特别写入《规范》中。《规范》指出,河蟹、青虾两类养殖池塘均应对原有的排水沟进行改造,设计建造一定长宽度,且面积占比达8%的生态沟,缓坡坡比大于1:2.5,有效沉淀深度为1.5米,沟壁以用改良式植生型仿生砌块或预制多孔砖砌筑为宜,夏季在沟中沿水流方向梯级布置水花生等吸附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覆盖度30%-50%。另外,每年秋冬季应排空沟水,使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清除沟中的沉淀物,尤其是腐烂的水草,可收集堆肥处理后用于农业作物栽培。
由于品种特性,加州鲈鱼、池塘甲鱼、南美白对虾等养殖场区尾水的处理要求更加严格,建设标准也更高。除生态沟外,《规范》要求,养殖户在厂区因地制宜建立人工湿地,并综合考虑湿地系统轮廓、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单元的搭配、水生植物的配置、园区交通管理等设施因素,使工程达到预期效果。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末端增加一个净化塘处理单元,面积占比5%,进一步加强对氮、磷的处理。《规范》建议,稚龟鳖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15只,幼龟鳖每平方米6-10只,成龟鳖每平方米3-6只,每天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龟鳖体重的3%-9%。(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通讯员 马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