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苏湖熟、天下足”,苏州“稻作”文化源远流长。“苏州大米”形象标识和推广语近日正式公布。
在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水稻种植大户莫泉林介绍,利用相应的物理防治措施,让他承包的水稻田不使用农药还能免受害虫侵袭,保持健康良好的长势。
在日前结束的江苏稻博会上,他们的“湖嘉大米”荣获“江苏好大米”特等奖。这是苏州参赛的优质稻米中唯一一个特等奖。
经过征集和评选,市农委正式发布了苏州大米的形象标识,它以米粒轮廓为背景外形,同时把苏州湖网密布、灌溉便利、土地肥沃的地理特色与“吴”文化结合,形成了一个极具艺术性的“吴”字。推广语为:苏州大米,江南味“稻”。
苏州“稻作”文化源远流长,“鱼米之乡”美誉闻名海内外。苏州地区水稻生产耕作水平、品种更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栽培技术以精耕细作为主,产量稳定。
前几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四个百万亩”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的角度,永久性保护110万亩水稻田。市农委提出,将力争用3年时间,使“苏州大米”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消费者信任度、溢价能力提升,打造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苏州大米”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苏州市农委农产品质量监督处处长秦伟介绍,推出“苏州大米”的品牌,就是希望用一个全新的品牌体系占据苏州乃至国内外大米的高端市场,为苏州大米擦亮名片。同时,这也是市委市政府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收入的扎实动作之一。【时政专稿 文/《苏州新闻》陈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