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苏州各大儿童游乐场人气爆棚,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家长们也纷纷成为手机控:看宫斗剧刷朋友圈,看得不亦乐乎。孩子和家长各玩各的在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的同时,也暗藏着不少安全隐患。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不少亲子游乐场,发现手机已成为影响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
游乐场成了假期“托儿所”
为了吸引人气,游乐场如今已成为大多数商业中心的标配。暑假里,游乐场也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昨天,记者来到苏州中心的“冠军冰场”。尽管是工作日,但前来滑冰的孩子并不比周末少。不过,大部分孩子自己在冰场里玩,家长们则大多坐在看台上等孩子。与孩子们投入地玩耍一样,家长们也在投入地做一件事——看手机。看《延禧攻略》、看小视频、刷朋友圈,几乎没有家长全程盯着冰场里的孩子。
“孩子大了,有滑冰基础,旁边还有工作人员不时查看情况,不会有大问题的。”采访中,一位八岁女孩的妈妈告诉记者:“平时没时间追剧,今天调休,让孩子自己玩,我也可以轻松一点。”
在环球188一楼的游乐场,类似的情景也在上演。记者在游乐场外遇到了一位年轻妈妈尤女士,她的神情略微焦躁。尤女士的6岁的儿子正在游乐场里玩,但很快她发现,这个游乐场很大,尤其是二层钻来钻去的地方太多了,一个不留神,就找不到人了。她坦言,要一个多小时盯着儿子,不玩手机是不可能的,但一拿起手机就找不到孩子让她很担心。
在环球188一楼的游乐场里,孩子们在玩耍,父母坐在外面时不时刷一下手机。
放下手机陪伴孩子
九成家长做不到
“爸爸妈妈只知道看手机,根本不理我们,就算陪我们出去玩,也是看手机。”“为什么爸爸妈妈自己可以看手机,却不让我们玩手机?这不公平。”“爸爸妈妈每天都陪我做功课,但通常是在旁边看手机。”采访中,孩子们针对家长玩手机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抗议”。
记者近日随机调查了近百位6-12岁孩子的父母,发现愿意陪伴孩子做功课或者玩耍的父母占八成以上;但愿意放下手机,全身心陪伴孩子的父母却很少,只有不到十位做老师的父母表示会全身心陪伴孩子,而他们陪伴的方式通常是与孩子一起阅读。
“现在带孩子出去玩确实会遇到一些安全隐患,我也提醒自己不要看手机,视线不能离开儿子。但真的完全不刷手机基本不可能,儿子在一旁玩耍,我能干吗呢?”家住世茂运河城的吴语女士无奈地说。
家住南环新村的陈灵女士说:“现在手机其实也是工作工具,老板随时会微信找我,放下手机全身心陪孩子很难。”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谢雪莲老师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逐渐成为人的一个‘器官’,成为感知了解世界的一个渠道。大多数人都在依据外部世界调整自身行为,有些人放下手机就没有安全感,是因为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手机了解外界的信息,给自己一种安全感或是精神寄托。”谢雪莲建议,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不妨想想小时候父母是如何陪伴我们的。
住在三元新村的唐超琪说:“我小时候,爸妈不会陪着我做功课,但看电视时,妈妈就在旁边织毛衣,顺便跟我聊几句,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温馨。”
“小时候最喜欢帮妈妈做家务,比如包馄饨,妈妈拌馅料,我把皮一张张撕开来,把肉馅放上去,妈妈老嫌我料加多了,皮包不紧,一下锅就散开来了。”住在海尚壹品的秦女士说,“原来,小时候的陪伴,可以在大家的印象里留存那么久。”
暑期陪娃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让父母放下手机,用心陪伴孩子,那么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谢雪莲说,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有目标、有健康的价值观、稳定的生物钟与生活节奏。固定分配学习、工作、娱乐时间,不可偏颇。“人在心不在”式的陪伴,或者对孩子不闻不问都是不妥的。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及的,需要家长用心陪伴。放下手机陪伴孩子,是家长必须有意识有毅力去做的一件事,这需要个人很大的自律。
谢雪莲还与记者分享了她陪伴孩子的方法:“我们家有一个公共手机充电区,每天回家后,大家就把手机统一放在那充电,没有重要事情绝对不碰手机。孩子做功课的时候,我通常在旁边看自己的书,久而久之,家里的读书氛围非常浓烈。如今孩子已经很大了,每天睡觉前,手机都是放在客厅充电的,从来不会躺在床上刷手机。”
对于确实需要通过手机处理工作的家长,谢雪莲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她说,孩子不了解父母利用手机购物、查资料、通讯联络,他们也想掌握这个工具。在没有辨识能力之前,处于吸收型心智阶段的孩子极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蒙蔽,很容易造成低级趣味和失去思考力。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引导工作。(记者 陶赟婷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