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又迎来政策利好,非报关货物扩大范围试点在区内成功落地。该政策目前在包括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在内的全国部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点。
史赛克医疗(苏州)有限公司首先尝到了甜头,关务经理徐萍说到,前几天工厂产线上一台设备坏了,需要紧急更换螺栓。如果走报关入区的方式,虽然可以退税,但需要至少2天时间,产线停摆2天的损失将达到百万美元。
(资料图)
试点后,设备零件纳入非报关货物范围,在海关帮助下,当天下午该零件就顺利入区,企业产线重新开转。
据介绍,非报关货物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自国内采购,入区不退税的非海关监管货物。在试点之前,非报关货物的范围仅限基建物资、办公用品、生活消费品3类,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此次试点改革将非报关货物类型增加至13类,消耗性物料、区外租赁设备、保税包材等均纳入其中。相比报关方式,卡口登记更加高效快速、手续简便。
(资料图)
碧迪快速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的物料经理顾雁宾对参加这项试点感到十分欣喜。他谈到,之前公司考虑将区外兄弟工厂的一条产线搬至区内,但由于当时只能通过报关方式入区,公司原预计需要两周时间才能搬迁完毕,现在通过改革试点后的卡口登记方式,产线进区仅需1至2天,大大节省了通关时间,推进了公司的项目进度,同时可以节约15万元左右的落箱费,预计该项目将为公司增加年产值3000余万美元。
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迅表示,近年来区内企业和国内市场之间的货物往来逐渐增多,耗材、反复使用的包材等物料逐票报关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她说:“我们很高兴看到通过海关的积极努力,多年难题迎刃而解,综保区的营商环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资料图)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驻综保区办事处负责人顾泳洪表示,非报关货物扩大范围试点对便利区内企业国内采购、提高货物流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首批企业刚刚参加试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更多的企业将从这项政策中得到更大的便利和实惠。”
据统计,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已有5家企业参与试点,试点企业进出区非报关货物货值总计逾1000万元,未来随着试点逐步扩大,将会惠及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