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市级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1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这是苏州市精准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初,苏州市出台新一轮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坚持“市区联动、挂钩帮扶、分工负责、一定三年”,帮助相对薄弱村脱贫转化。其中,市级层面继续组织100个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100个相对薄弱村,各市(区)相应落实一批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相对薄弱村挂钩帮扶,实现挂钩帮扶全覆盖。并且,不脱贫不脱钩。
“一对一”帮扶,各挂钩单位围绕“到2020年,100个相对薄弱村的年稳定性收入全部达到250万元以上或人均年稳定性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的目标,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不断创新帮扶思路,全力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早日脱贫转化。
切实发挥国企担当,连续挂钩帮扶不断创新扶贫方式
在挂钩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中,有的单位和部门是连续参加了两轮帮扶,并且积极推进“造血式”扶贫,激发内生活力,将外源扶贫转化为内源发展。
高新区东渚镇大寺村全村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1800人,因地处太湖生态保护区,又邻近科技城,近年来,村里的土地多数都被征收掉了,无法招商发展产业,因此村集体经济一直没能突破200万元,是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2015—2016年,苏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挂钩帮扶大寺村,公司选派农业经济管理出生的青年骨干霍飞作为“第一书记”进驻大寺村,充分结合贫困村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持。利用“一村二楼宇”政策联建富民载体——东渚龙景邻里中心项目,依托资产统一出租增加村级固定收入,实现帮扶工作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收,大寺村2016年村集体稳定性收入为296万元,摘掉了“薄弱村”帽子。
今年,苏州农发集团又与吴中区东山镇吴巷村结成帮扶对子。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调研,发现村集体债务压力沉重,导致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偏弱。针对这一问题,农发集团积极联合下属企业,多次上门沟通洽谈,形成初步建设性帮扶意向,利用业务政策优惠,通过贷款置换,减轻吴巷村每年还款压力,同时,充分利用东山丰富的土特产品、农业旅游等优势,在农业项目、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拓宽帮扶领域,创新扶贫方式,真正实现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的目的。
苏州农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要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继续在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企业生产、企业融资等方面持续推进帮扶工作,切实发挥国企社会责任和担当。
响应迅速行动有力,多样化帮扶助力薄弱村早日摘帽
在新一轮挂钩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市级单位中,也有不少新面孔。虽然初次参与,但响应迅速,行动有力。
今年7月,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正式挂钩帮扶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太仓市沙溪镇泥桥村。确立结对帮扶关系的近三个月来,苏州太保先后五次前往泥桥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解村内实际情况、开展走访和座谈、掌握集体经济薄弱原因,结合实际研究结对帮扶思路,与泥桥村委会共同思考脱贫计划和方案,力争帮助泥桥村早日摆脱薄弱村行列。
开展帮扶中,苏州太保用心用情送温暖。今年中秋节庆前夕,苏州太保携带月饼、食用油等日用品慰问泥桥村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特殊群体送去爱心支持。此外,从9月起组织全辖8家机构1100多名员工爱心认购泥桥村种植大米南粳46。泥桥村计划从明年起将大面积推广种植南粳46,但对销路渠道有限会影响大米的销售产值问题存在担忧。苏州太保与泥桥村共同规划促进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方案,建议泥桥村从生产环节开始打造南粳46绿色有机品牌,再通过太保自有的“彩虹计划”扶贫电商平台以及“抠抠小卖部”等外部电商平台,帮助泥桥村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南粳46等农产品。
挂钩帮扶,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泥桥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推进合作社经营模式发展,苏州太保积极建议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和当地镇政府的领导下,充分探讨泥桥村土地流转计划,加快泥桥村土地流转进程,一旦在泥桥村土地流转到位后,当地政府和苏州太保与泥桥村共同做好土地规划及使用。苏州太保将利用“e农险”开发团队中的中国农科院专家及本单位的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帮助泥桥村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合作农场,提高土地产能和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苏州太保还计划通过补位扶贫和保险扶贫的方式对泥桥村展开全方位地帮扶;计划每年与泥桥村党支部开展两次党建互动活动,开拓发展思路,梳理村级贫困户名单,让公司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农业生产保障上苏州太保将在提标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产品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农险保障标准,丰富保障品种,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散机制,为农户实现保成本和保收入的“双保险”。
苏州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在三年的挂钩帮扶时间里,用多样化的帮困脱贫举措帮助泥桥村早日摘除“薄弱村”的帽子,早日实现让泥桥村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这一共同心愿。(苏报融媒记者 陆晓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