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陶冠群 李静)江南秋色好,最美在苏州。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昨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40余家重点晚报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相聚在太湖之畔的渔洋山下,参加了“绿水青山 看吴中巨变——全国重点晚报‘金秋苏州吴中行’大型新闻摄影活动”的开镜仪式。
苏州自古有人间天堂、鱼米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创造出的发展奇迹,成为中国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篇章。苏州的吴中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一山一水都写满了故事。它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多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它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工艺发达,形成了刺绣、雕刻、缂丝、古建营造、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行业,与这些行业相关的匠心独具的精巧技艺,是中国独树一帜的“苏作”的杰出代表。吴中区物产丰沛、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首批联系点。吴中区拥有太湖60%的水域、40%的岸线,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同时拥有苏州80%的丘陵山体,区内开放景点多达60余个。
昨天的开镜仪式后,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从美丽的渔洋山出发,先后探访了木渎古镇、陆巷古村和临湖镇的柳舍村、彩色水稻体验区,感受苏州园林文化和吴地古建筑的悠远恢宏,欣赏美丽村庄的田园风光,他们用快门留住吴中的风景,留住时光的脚步,通过光与影的交换,将瞬间凝为永恒。今天,嘉宾们将赴甪直古镇、创想机器人博物馆和旺山村采风。
本次活动由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指导,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吴中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姑苏晚报承办。开镜仪式上,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陈雪嵘宣布此次“金秋苏州吴中行”正式启动。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顾建列致欢迎辞,他说,吴中区正以“优生态、惠民生、兴产城、善治理”的理念,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感谢各位来宾共同见证吴中的发展变化,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帮助吴中人把吴中建设得更加美好。长春晚报社社长李爱国作为媒体代表致辞,他说,吴中美景让人赏不够、看不完,各地晚报同仁将聚焦吴中,把这里的美景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和发展成果记录下来,把姑苏之韵、吴中之美展现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建雄等出席仪式。
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
将“最江南”的吴中展示给全世界
相机不离手、快门按不停……一踏上被绿水青山环绕的吴中胜地,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立刻陶醉在吴中醺人的景色中,连连用镜头记录这里的悠然时光。
“依河筑屋、以河成街、桥街相连的水乡布局让我的镜头捕捉到了真正的吴地江南;临湖而建、粉墙黛瓦、整齐划一的陆巷古村让我的镜头记录了名副其实的太湖第一古村;名胜遍布、园林众多、历史悠久的木渎古镇让我跟着镜头,走过了一段旅拍行程。”司马小萌表示,初识吴中,她便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里的人文情怀,她希望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浑厚的文化底蕴,并将“最江南”的风姿传给全世界。
长春晚报社社长李爱国:
点赞吴中的“古韵今风”
“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在吉林长春晚报社社长李爱国的眼里,位于苏州古城南侧的吴中区人杰地灵、物产丰美,可谓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江南的钟灵毓秀、苏式的温婉多情,在吴中区随处可见,这里仿佛一幅山水画,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李爱国认为,吴中区不仅集聚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更集聚了一批极具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每一个镇都极具自己的特色,错位式发展让这里形成了一个个要素集聚区,产业与资本在这片土地的深度融合,使得吴中区呈现出产业与城市融合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承德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立功:
山水吴中,优雅巨变
“三面临湖的渔洋山风景区形如鳌首,美不胜收;彰显着江南水乡风情的临湖镇柳舍村规划整洁、精致典雅;依山傍水的陆巷古村恢弘大气,令人叹为观止。”在参观了吴中区的几处特色景点后,河北承德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立功不禁被苏州市吴中区移步易景的随处鲜活所吸引,回想起多年前来苏州的情景,他深深感慨文、商、旅融合为这片青山绿水之地带来的巨变。
“时隔多年再游吴中,原有的生态底色依旧令我流连忘返,同时我也注意到,美丽城乡建设与合理的区域规划让吴中区的景区更具规范性,配套设施也更加齐全。游览了吴中区的山水田园、传统村落,我深刻地感受到吴中区正用细腻的手笔,书写着城乡建设的大文章。”
江海晚报总编辑宋捷:
宜居宜业,最是吴中
“头枕太湖微波,吴地一帘幽梦,好久没有睡过这么舒坦的觉了。”昨天早上,参加这次采风活动的宋捷告诉记者。
苏州与南通仅一江之隔,自古以来两座城市交流频繁,苏通长江大桥通车,更是为苏通两地居民的“双城记”谱写了新的篇章。
宋捷说,来过苏州无数次,这次来到青山绿水环绕的吴中胜地,领略这里的湖光山色和丰收季节的新农村美景,让人感到亲切,感到怡情,感到震撼。江南水乡乡村振兴的绿色理念,如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太湖之畔,闪烁一束束灵动而智慧的光芒。他坚信,借助“上帝的视角”俯瞰吴中大地生态之美的“空中摄影家们”,一定会在这个宜居宜业古城画卷上,记录下一个个惊艳的瞬间。
信阳晚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赵恩烽:
走过北国江南
恋上福地吴中
“水乡里饱含着诗词歌赋,吴侬软语动人心旌……”在有着“豫南明珠、北国江南”之称的信阳生活了几十年,初次来到真正的江南福地——苏州吴中,河南信阳晚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赵恩烽连连称赞。“梦里水乡,勾勒出精致的江南轮廓;丰饶的物产,彰显着鱼米之乡的悠扬;保留完好的古村落,更彰显着城市的匠心,不得不说,吴中区是一处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地方。”
除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这片土地传达出的“经济密码”更令赵恩烽着迷。“一核一轴一带的合理布局让这里处处宜居,我坚信,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将为这里迎来更多的机会,相信未来的吴中区一定会更加美好。”
包头日报社副总编辑张一舟:
这里是人间天堂
张一舟说,他以前匆忙里来过两次苏州,只记得美丽的园林,只记得那年随手写下的“江南烟雨锁一舟”。“吴越春秋,南朝山河,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提到江南,总能令人诗兴大发。
“今天来 到 吴中,烟波浩 淼 的太湖依旧多情,白⑥ 墙黛瓦的江南依然⑩浪漫。一批摄影大咖来自东南西北,他们把焦点对准吴中,几天后,他们将离开这里,把吴中的七彩风情带向四面八方,告诉那些对吴中尚感陌生的人们:这里是人间天堂。”他动情地发出这样的感言。
北京晨报副总编辑光炜:
苏州吴中之妙
值得细细品味
“小时候,一首《枫桥夜泊》就把‘姑苏’‘刻’进了我的脑海里,一篇《苏州园林》更让我对苏州心生向往,这次终于如愿了。”光炜说,苏州有两千五百年的文化积淀,有那么多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这是苏州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色,苏州非常适合“静下心来待几天,细细品味。”
在探访了木渎古镇、陆巷古村后,光炜对苏州吴中深厚的人文底蕴大加赞叹。“我老家是安徽安庆,所以看到吴地这些融入徽派元素的古建筑感觉很亲切。”他说,这里的原生态保留得比较完整,很有特色,“吴中区把古镇、古村保护和开发的度拿捏得比较好,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走在里头就比较舒服。”
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中林:
喜欢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陈中林说,虽然柳州和苏州两地相隔甚远,但他和苏报却称得上是老朋友,上世纪90年代,他曾到苏州日报社参观学习,因此这次受邀参加苏报集团与吴中区共同主办的“金秋苏州吴中行”活动,他虽工作繁忙仍欣然赴约。
“我很喜欢苏州这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以前来过苏州两三次,游览过几个苏州园林和寒山寺、虎丘等风景名胜,但到吴中区、游吴中太湖还是第一次。”他说,这次活动内容很丰富,短短两天时间,既能看到吴中的秀美风光,也能了解这里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动态,对苏州这个人间天堂有了更深的认识。
湛江晚报副总编辑吕儒东:
苏州吴中
山美水美人更美
“苏州吴中真是块风水宝地,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吕儒东看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美不胜收的自然山水景观、丰富的各类资源,这些都是苏州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苏州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高质量发展的巧思与实干。
参观了陆巷古村等处,吕儒东对吴中农村发展成果颇有感触,“他们一方面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得很好,一方面又能有创意地加以利用,这并不容易。”
“我很喜欢江南水乡的这种韵味,它不是走马观花就能体会的,需要慢慢品读。”吕儒东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苏州,以后肯定会带着家人再来,慢慢欣赏、细细品味。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编委陆京辉:
吴中的美丽乡村
像画一样
走在太湖之滨的柳舍村,陆京辉不时用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象,各种水生植物、设计感十足的民宿、挑水浇菜地的老人……“很喜欢这个村庄,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而且,村里头特别干净,像画一样,真好。感觉这里的村民生活得很滋润。”
这是陆京辉第二次来到苏州,“上一次来,我才十五六岁,游览了几个苏州园林,对这个城市其它的印象已经很淡了。”此次苏州之行,吴中区的生态环境让她大为赞赏,“这儿的整个规划特别好,环太湖区域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空气也特别好,让人感觉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