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朱琦
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
近日,“慧眼识湖 智谋未来”2018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专业人才招聘会举行。本次招聘会主要面向生物医药及材料化学、软件技术及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及机械电子等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岗位近4000个,共收到简历3273份,其中博士67份,硕士1591份。
近年来,科教创新区不断提升招才引智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为确保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全力推进招才、聚才、育才工作,持续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引进,促进高端人才加速聚集
人才是源源不断创新的最核心驱动力。科教创新区不断探索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新方式,瞄准顶级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引进培育重大领军团队、重大研发机构、重大创新平台等高贡献度项目。
今年4月,园区新一轮“金鸡湖人才计划”全面提档升级,通过实施六大人才重点工程,集聚人才和智力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六大人才重点工程中的“金鸡湖科教领军人才计划”是为科教创新区量身定制的。该计划充分发挥科教创新区在园区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打造创新源地,鼓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教领军人才到科教创新区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教育、科研、学术领域的竞争实力。
“金鸡湖科教领军人才计划实施意见”提出,三年内,科教创新区内高校、科研院所每年引进20名国际型学科领军人才,选聘20名园区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进行学科教学和科研活动。对经认定的国际型学科领军人才给予经费支持,最高可达40万元;教授给予择优支持,在聘用期内给予5万元补贴。 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截至目前,科教创新区已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41人,其中院士29人,国家省市园区各级领军人才1519人。科教创新区各院校共有教职工636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185人,海归853人,外籍639人,入驻院校本地聘用人员占比达到85%,形成了一支科教并进、专兼职相结合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
人才培育,彰显特色人才制度优势
科教创新区经过16年的积累和发展,不仅引进了冷泉港亚洲、中科院纳米所这样的一流科研机构,还聚集了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9所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水平之高,堪称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校区”。
针对区域内高校资源集聚的特点,科教创新区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教创新区院校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以“高端人才集聚工程”等“四大工程”为抓手,以区域发展为导向,围绕“大师、大项目、大平台”引导院校加大创新资源与高层次人才集聚力度,加快提升创新能力。
9月7日,新一批科教创新区高端人才集聚工程人才代表受表彰,2017年度科教创新区共认定高端人才集聚工程获得者194人。据了解,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包含国际知名领军人才、科教杰出人才、科教骨干人才、科教柔性人才、企业家兼职教授等五大类,重点围绕院校高端人才集聚和本地化给予支持及奖励。
人才服务,打造人才发展创新生态
人才引得进,还得留得住、用得好。近年来,科教创新区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今年2月,科教创新区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4月,苏州独墅湖青年创新创业港正式挂牌,这两个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将进一步助力园区构筑融培训辅导、载体支持、项目发展、融资服务、导师帮带、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
科教创新区还专门设立了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提供政策、经费引导,支持青年创新,服务青年创业。仅2017年,独墅湖创业大学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55场,参与活动的国内国外创业者4600人,形成“创慧湖”品牌效应。
科教创新区进一步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培育发展创客文化,发挥金鸡湖创业长廊、独墅湖创业大学等众创载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努力打造“东方慧湖”创新品牌。
作为园区的研发高地和创新源头,科教创新区的人才充分享受到了优越的人才政策和服务,从而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更好地发展腾飞。近期,2018年江苏省“双创计划”拟资助人选公示,这项江苏发起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江苏引才资助力度最大的一项品牌工程。据了解,本次园区共有23人入选省“双创”,其中80%来自科教创新区。
为让人才理想有盼头、梦想有舞台、创业有成就,创新区为各类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最具品质感和满意度的服务。建生态、打品牌,“未来,创新区将继续促进‘校际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不断完善服务支撑体系,通过生态圈引人才、留项目,为人才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广阔舞台。”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主任蒋卫明表示。